欣虹湖公园。
绿意盎然。
浪漫风情。
新建的天水湖公园露营地。
萝北名山风景区一角。
鲜花盛开。
晚霞中的南山南星空露营地。
花海中穿行。
一半山水,一半城。
□文/摄 刘英凤 沈本鑫 本报记者 吴树江
清晨的阳光穿透鹤岗东山体育公园的树梢,78岁的杨阿姨坐在盛开的芝樱花花海旁的长椅上,看着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嬉戏。“以前这儿是塌陷区,现在这里一年春夏秋三季见花开。”她笑着说,到了冬天,还可以看雪花。如今的鹤岗,可谓步步有景,推窗见绿。这是鹤岗“公园里的家”最生动的注脚——从废弃棚户区到生态公园,从煤烟呛人到花海簇拥,这座边陲小城用“家门口的生态蝶变”,让“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愿景变为现实。
在这里,公园不仅是休闲空间,更是萦绕的乡愁、幸福的刻度,承载着游子归来的脚步、市民惬意的晨昏,以及一座城市向美而行的决心。截至2025年7月,鹤岗已建成公园23座、口袋公园11座,15分钟健身圈、绿色生活圈覆盖全城。
绿意满城 家门口的生态蝶变
“家乡的公园越建越多,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环境让我下决心回来工作。”今年,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邢同学的选择,道出了许多返乡人的心声。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再加上鹤岗从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到配偶就业的全链条优待,让他们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乡路。
同样被“绿色鹤岗”吸引的,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宋先生。他毅然辞掉了年薪40万的工作,来到鹤岗:“友好的房价、显著改善的环境,让我觉得可以在这里稳定生活、长久发展。”
他们的选择背后,是鹤岗将生态修复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的持续实践——把废弃棚户区、采煤沉陷区变成“家门口的公园”,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走进东山区体育公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夏天臭气熏天,冬天煤烟呛人”的矿山棚户区。2018年改造后,32万株乔灌木在此扎根,500万株花卉铺就“四季花毯”,4个人工湖串联起5.5公里健身步道。清晨,老人们在双鹿湖畔打太极拳,衣袖随晨风轻摆;傍晚,年轻人在笼式球场挥汗,球鞋摩擦地面的“吱吱”声与欢呼声交织。昔日的“城市伤疤”,已蝶变成占地53万平方米的“生态客厅”。“现在天天来散步,空气里都是花香。”市民孔桂玲举着手机边拍摄边对记者说。视频里,花海绚烂如织——这个公园,三季流转着福禄考、波斯菊、荷兰菊的色彩,成了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
不只东山区,鹤岗全域都在书写“绿色答卷”。欣虹湖公园治理水域后,清可见底的湖面成了市民垂钓、赏景的“氧吧”,孔桂玲常和朋友来这儿拍视频,“绿树成荫,花香怡人,发出去好多人问这是哪儿呢!”工农区天水湖公园将50个木质露营平台嵌入绿茵,“免费预约+轻装备”模式让市民随时能享“湖畔诗行”,每到周末,来这里露营的人们围坐在野餐垫旁边吃边聊天,孩子们则欢快地追着蝴蝶跑。
兴安区“共享花园”更显巧思。2.8万平方米的废弃地变身中式园林,蜿蜒的甬道旁,28块“责任花田”由党员、居民、文艺团体等认领,DIY彩绘的“轮胎乐园”里,孩子们的笑声格外清脆。“以前这儿杂草丛生,现在成了咱的‘后花园’。”居民谢桂芹边给百日草浇水边说,眼中满是自豪。
鹤岗是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提起这里的夏天,正在向阳区北山公园房车营地散步的上海大姐满眼笑意:“这两天上海的气温都飙到40℃了,咱这儿早晚才16℃,真是避暑宝地!”她笑着说,她去房车营地转悠时,听见很多“旅居者”念叨:“鹤岗真是一个住着得劲儿的地方。”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地的全民健身氛围,“你看这公园,一到晚上全是人,唱歌的、跳舞的,热闹欢快,让人心情格外好。”大姐边走边夸,“听好多人说,走南闯北比一圈,还是咱鹤岗最对味儿——凉快、热闹,还有好吃的鹤岗小串,住着心里踏实!”
与北山公园相距2.5公里的向阳区国防教育主题园,用六大板块,既独立成章又系统连贯地介绍了各种国防知识,将休闲健身与国防知识传播巧妙融合。公园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公园还经常开展国防教育公益讲座、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关心国防知识,增强忧患意识。
盛夏的兴山区主题电影广场旁绿树成荫,晚风伴着草木清香。露天电影放映时,居民们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自在观看。兴山区政府打造的三大电影板块,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找到归属感:红色电影里振奋人心的初心故事;长影的经典电影唤醒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热映的新片则是年轻人的最爱……30余场电影,迎来了2万余人次的观影。
最令人惊叹的是五指山公园的蜕变。作为鹤岗市第一批沉陷区动迁小区改造项目,这里曾是“又脏又乱的臭水泡子,走道都得绕着走”。如今,星空露营地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白天这里是亲子嬉戏的乐园,夜晚则被激光投影染成梦幻世界,市民在光影中翩翩起舞,远道而来的游客举着相机舍不得放下。“市委市政府用一个个‘家门口的生态蝶变’,让宜居指数稳步攀升。”鹤岗市城管执法局园林中心规划设计科科长王元介绍,近年来新建扩建的五指山体育公园、天水湖公园、欣虹湖公园等,打造了15分钟健身圈,“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美更优质的休闲空间,幸福感、获得感实实在在。”
城在园中 休闲时光里的人文温度
公园不仅是生态载体,更是文化坐标。在鹤岗,每座公园都藏着鹤岗独特的“城市记忆”,让休闲时光浸润着人文温度。
东山体育公园的矿工广场上,“煤海组歌”雕塑群默默讲述着城市的工业过往。老矿工家属杨阿姨常来这里:“看到这些雕像,就想起当年丈夫下井的日子。”如今,这里成了“矿工文化”实践基地,年轻人在“东山赋”景观墙前听老故事,孩子们在VR体验馆里“穿越”到“矿山”,倾听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东山区的公园建设始终带着“文化基因”,通过挖掘区域资源,让“公园建设+文化旅游”融合生态、历史、体育等元素,打造了东山体育公园、平安宝塔、桃花源等6个公园和口袋广场。眼下,东山体育公园的芝樱花迎来盛花期,大片玫红宛如彩色地毯,市民漫步其中,用镜头定格夏日浪漫。“我们要让市民推开窗看见树,走出家门遇见花。”东山区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正全力打造近郊旅游黄金线,“让‘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画卷随处可见。”
兴安区精心勾勒的“公园版图”里,红叶园、红旗一校口袋公园、百花园等6处公园错落有致,总面积逾12万平方米,每一处都藏着独特的景致与巧思。
鹤伊公路南侧、佳鹤铁路桥下的兴安红叶园,2.3公顷的土地被铺陈得热烈而精致。1400余株美国红枫、九角枫、榆叶梅和红王子锦带球等新优彩叶树,是秋日的主角,叶片舒展间晕染出橙红、绛紫的渐变色彩;脚下,13万株醉蝶、四季海棠、鸡冠花、百日草、玫瑰织就花海,春夏时节的绚烂与秋日的浓烈相映,让这片藏于路网间的公园成了“转角遇见的惊喜”。
大陆南公交首末站南侧的兴安枫叶园,1.65公顷的天地里,1.2公顷的绿化面积被装点得疏密有致。2200株拧筋槭、五角枫、九角枫、糖槭亭亭玉立,静待秋日“燃”起;15.5万株百日草、醉蝶、波斯菊、荷兰菊铺就7800平方米的花毯,随季节变换着色彩;5800平方米的白三叶、草熟禾草坪如茵,踩上去软绵绵的,成了孩子们奔跑嬉戏的“天然地毯”,也成了居民散步歇脚的“绿色沙发”。
这两座以“叶”为名的公园,连同其他口袋公园,让兴安区的街角路边都浸透着草木的清新,步步皆是景,转角遇芬芳。
工农区婚姻登记中心的创新,让公园多了“幸福味道”。作为鹤岗市第一家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它藏在天水湖公园深处,5200平方米的空间里,“爱的见证”“心心相印”等打卡地散落其间。今年5月20日,是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后的首个高峰日,38对新人沿着“爱心路”走进中式风格的颁证室,巨型爱心花艺倒映在湖面,尽显浪漫甜蜜。当天全市登记结婚的146对新人里,他们专程选择了这里,新人们都说:“在鸟语花香里领证,太有仪式感了。”
更吸引人的是公园中的“烟火气”。每周六晚,天水湖草坪音乐会准时奏响,本地乐队的民谣与萨克斯旋律交织,荧光棒在夜色中汇成星海;工农区“盛夏激情消费季”里,广场舞大赛、非遗文创展与夜市美食碰撞,烤冷面的香气混着歌声,是最鲜活的市井气息。
宪法广场上,市民散步时会驻足观看法治雕塑;消防广场上,“火焰蓝”与“志愿红”一起普及安全知识;坐落在公园内的东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老人在“百姓课堂”学习用智能手机拍照,孩子们在科普室探索磁悬浮地球……在鹤岗,公园已超越“休闲”的定义,成为文明传播的阵地、邻里交往的纽带。
共建共治 全民共筑绿美家园
“这片花田是我们家认养的,得好好照料。”在兴安区“共享花园”,居民刘桂澜正在间苗移栽,这片“共享花园”,是鹤岗公园“共建共治”的缩影——在这里,公园不仅是政府的工程,更是“全民共护”的家园。
兴安区“共享花园”的诞生,是一段基层治理的佳话。作为沉陷区动迁安置小区,光宇A区、B区建设年代久远,环宇路西侧的小公园曾因“脏乱差”“小开荒”成了治理的“老大难”。兴安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行“资源共筹+空间共护+社区共治”模式,以党支部、家庭、网格为单位,发动大家一起建公园。社区还在线上线下征集意见,从增设座椅到优化步道,市民的建议被直接融入公园的升级改造。“以前是‘看客’,现在是‘主人’。”参与治理的志愿者说,这种归属感让公园管理更有温度。
东山区的实践也颇具代表性。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共治”模式,“责任花田”被党支部、家庭、社会组织认养,“守护者联盟”定期修剪、施肥,“百姓学堂”教居民养花技巧。东山体育公园更是构建了“1公园2中心6广场”的全链条治理闭环:全民健身中心倡导运动健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凝聚文化共识,宪法主题广场、人防广场等主题广场各有侧重,“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理念,藏在每一处细节里。
“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鹤岗市自然资源规划勘测服务中心主任张冠桩说,这是公园城市的核心要义。锦上添花的是鹤岗的欧式建筑,已成为点缀城市的律动“符号”。从空间形态上,点状的公园绿地正走向城乡一体的自然系统,用绿地串联起城市结构;从发展内涵上,公园从“自然装饰”变成“价值共生”,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
在鹤岗市委市政府“两城建设”的推动下,“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愈发成熟。今年以来,鹤岗市园林中心开展了75次实地检查,修剪树木3962株,清理垃圾96.6吨,精细化管理让公园常绿;东山区投入23万立方米黑土修复土地;工农区免费开放露营地并不断优化服务;全市推广“15分钟文明实践圈”,53支志愿队伍万余人参与公园维护。
光宇街道招募社区共治合作伙伴,从花田养护到活动策划,居民都能参与。“以前觉得公园是政府管的,现在才明白,这是咱自己的家。”参与治理的志愿者于德水说,此前他提的“修复避雨凉亭”建议被采纳,现在看到有人在亭子里乘凉或躲雨,心里就美滋滋的。
夕阳西下,五指山公园的露营地被镀上金边。山绿起来,人富起来……一首《美丽中国》的旋律从天水湖传来,与孩子们的笑声、拍球的“嘭嘭”声交织。这座曾因煤闻名的城市,正以“绿”为笔,书写着新的故事。
当邢同学在东山体育公园晨跑,当宋先生带着家人在欣虹湖公园野餐,当杨阿姨看着公园里的花海露出笑容……鹤岗的公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成为民生幸福的刻度,成为生态修复的生动范例;而公园里的鹤岗,每一片花海、每一条步道、每一次邻里的微笑,都在诉说着:这,就是幸福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