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工务段防洪技术人员登乘轨道车对沿线防洪重点地段航拍建档。汪希健摄
□本报记者 王迪
7月19日,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务段雨量监测人员通过监测系统对管内42个普速铁路防洪地点进行巡视,与人工相比,效率提高50%。进入汛期以来,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对防洪地点增加巡查频次,应用科技化监测装备,全力保障龙江铁路运输畅通。
7月份以来,省内多地迎来强降雨,为保障旅客及重点物资运输安全,哈尔滨局提前排查治理防洪隐患、储备块石等抢险资源8.1万立方,与省、地市、县区防汛(气象)部门积极对接,畅通雨情汛情,实现信息共享。组织人员细化山体滑坡、桥涵冲刷、隧道涌水等排查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出动人员3.76万人次,检查路基3万余公里、桥涵15018座次、隧道口1032处次、山体2368处次,全面提升铁路防洪抗灾能力。
牡丹江工务段管内沿线的火龙沟、温春、宁安等地河流较多,防汛压力较大,该段重点针对桥涵、隧道边仰坡、周边环境等关键部位,储备路料40车,组织突击队200人次,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设备状态和风险底数。
针对管内点多线长,防汛处所地处偏远等实际情况,哈尔滨局投用科技化智能化装备,在重点处所增设视频监控装置、调整雨量监测点、补充水位监测设备、购置卫星电话,推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防洪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鸡西工务段管内线路多处在山区,人工检查费时费力,该段借助“无人机航拍+数字智能分析”模式,对管内线路两侧15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建筑设施、植被等开展三维影像采集并建立实景三维模型,并根据现场地形地貌和线路、桥涵设备的不同等级和特点制定防洪措施,全力盯控好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