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安达 稻虾共作 一田双收

    投放虾苗。 张睿格摄

    □张睿格 本报记者 董新英

    眼下正是小龙虾养殖投苗的黄金时期,连日来,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学祥家庭农场的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一箱箱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苗依次被投放到水稻田中,正式开启“稻虾共作”新型绿色种养模式,为今年丰产增收打牢基础。

    在学祥家庭农场投放现场,农户们将一箱箱小龙虾苗缓缓地投放到稻田里,虾苗们很快不见了踪影,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我养小龙虾今年是第五年了,头几年在江苏拉苗,路途非常远,成活率比较低,效益不太好。去年买咱们本地苗,一亩地我放了1500尾,纯收入800元左右。”学祥家庭农场负责人于学祥算起了经济账。

    今年,于学祥共投资1000亩稻田虾,预计每亩地成虾40斤,按平均批发价一斤40块钱算,收入十分可观。据了解,“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达到了生态共养的良性循环。“稻田养小龙虾有很多好处,小龙虾游动可以提高地温,排泄物可以作为有机肥,它还能吃稻田里的害虫。”于学祥说。近年来,安达市先源乡将“稻虾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鼓励农民、种养大户、合作社等主体,依托良好农田生态,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金字招牌。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友谊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稻虾养殖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之一。“下一步,我们村将立足本土特色,借助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以稻田、虾为媒介,融合稻田休闲观光游、农耕体验、丰收节庆祝等系列农旅活动,宣传推广本地稻田虾、弱碱米,让农业与旅游业同频共振,走稳农旅整合共同致富路。”先源乡友谊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婷婷说。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