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客商参观“九珍十八品”展位。
□文/摄 本报记者 杜清玉
第三届链博会上,一瓶瓶晶莹剔透的白桦树汁、一罐罐饱满油亮的红松籽、一盒盒香气四溢的寒地蜂蜜,在黑龙江展区静静陈列,等待全球客商的品鉴与合作。
“九珍十八品”展位,处处体现着龙江森林元素。展台前,来自全球的客商被这些带着黑土气息的产品吸引。一位来自非洲的采购商品尝了桦树汁后,竖起大拇指:“非常甘甜,森林韵味十足。”“九珍十八品”展位以森林食品矩阵为核心,全方位展现了从生态资源到森林食品的全产业链发展范式。黑蜂椴树蜜、花青素、桦树汁、榛蘑等特色产品生动诠释了黑龙江打造大食物观实践地的理念。
生态种植:从野生采集到标准化培育
带着松针清香的浆果、裹着晨露气息的菌菇,展台上的森林食品品质都来源于对“生态”的坚守,野生采集、高寒净土是他们的基因密码。
“我们的榛蘑都是长在大兴安岭上的纯天然有机食品。”黑龙江天锦食用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燕告诉记者,他们在大兴安岭拥有120万亩国家级野生食用菌采摘基地,大兴安岭昼夜温差大,林菌有着天然的生长优势。同样来自森林中的原生态产品还有黑蜂雪蜜,产自完达山原始森林中的黑蜂。乳白的蜂蜜绵密如奶油,入口细腻柔和,淡淡的椴树花香蔓延开来,回味无穷。
本届链博会,虎林市森源天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黑蜂雪蜜收获了众多客商的青睐。销售总监代丽嫒说,来链博会前,黑蜂雪蜜就收获了一位新的合作伙伴——胖东来。这次在链博会也是收获颇丰,有来自香港、江西、海南等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咨询,其中不乏直接表达合作意向的企业。
精深加工:科技解锁森林宝藏的价值密码
在“九珍十八品”展位,森林食品的魅力正藏在这种奇妙的平衡里——既锚定原生态本真,让每颗果实都带着山林晨露的清冽,又藏着精深加工淬炼出的“科技宝藏”,让自然的馈赠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一枚指甲盖大的蓝莓果,在低温破壁萃取技术下褪去果肉外壳,提炼出纯度超98%的高活性花青素,再经冻干锁鲜、微囊包埋等工艺打磨,摇身变为易携易存的冻干粉、酸甜适口的压片糖果。
“这是我们1100粒有机野生蓝莓果提取出的200毫克花青素冻干粉。”黑龙江省雨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琳说,他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研发,通过花青素的萃取技术,生产出一系列衍生产品。这次链博会上,许多客商对这种药食同源的产品十分感兴趣,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对接,邀请客商到哈尔滨工厂进行参观,洽谈合作。
品牌赋能: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名片
“九珍十八品”,品的是森林馈赠,链的是产业升级。从生态种植到标准输出,从科技加工到全球对接,龙江正把“林间珍宝”变成“致富密码”。
作为黑龙江打造的森林食品标杆品牌,“九珍十八品”得名于其严苛遴选的27个森林食物品类——“九珍”以珍贵、珍稀、珍馐为基准,凸显品类的稀缺价值;“十八品”则聚焦品质、品韵、品位,更重产业化与生活化。这27个品类从全省700余种森林食物中,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专家评审与大众网络评选脱颖而出,是龙江高寒生态馈赠的营养精华。
链博会上,“九珍十八品”的产业链整合是产品走向全球的底气。以桦树汁产品为例,其从采集到加工的全流程展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智慧。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森林食物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孙辉说:“白桦树汁的采集,在春雪消融期仅对径级20厘米以上的白桦树实施轮采,严格执行‘采集限额+休养生息’机制;生产环节通过‘资源监测—质量检测—运输创新’三位一体管理,实现原汁无菌处理、多层过滤与无菌罐装,并延伸出浓缩液、酵素、啤酒乃至日化产品等深加工矩阵,大幅提升附加值。这种‘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径,正是‘九珍十八品’产业链延伸的生动缩影。”
“链博会汇聚了来自全球各个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在种子资源、林下管理、精深加工以及品牌包装等方面,为龙江企业提供了连接中外、链通供应链的良好机遇。后续我们将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方式,组织企业分产业、分类别、分链条对接合作资源,加大产业互补、产投结合,加快龙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助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黑龙江省贸促会副会长王欣梅说。
本届链博会,不仅是产品秀,更是寒地森林供应链的全球亮相——相信未来,这些“森林礼物”会顺着供应链,成为更多人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