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朋友们,你家的水稻在生长后期,叶子上会不会出现水渍状灰色小斑?在抽穗期,稻秆内部有没有出现腐烂造成白穗的现象?这可能是水稻二化螟在“搞事情”!近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为大家提供技术参考。
水稻二化螟不同成长阶段的形态
认识这位“破坏王”
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草螟科,是危害水稻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它的雌蛾喜欢在叶色浓绿的、粗壮高大的稻株上产卵,而它的卵呈扁平椭圆形,排列成鱼鳞状。刚孵出来的幼虫呈现淡褐色,头部呈淡黄色,背部有5条棕色条纹随发育渐次明显,成熟的幼虫头部呈红棕色,体色呈淡褐色,而它的蛹呈现褐色。
水稻二化螟能有多讨厌?
在水稻生长后期,水稻二化螟会侵入稻株,先集中在叶鞘,危害水稻生长,使叶片出现水渍状灰色小斑,逐渐变为枯鞘。在水稻孕穗期,水稻二化螟幼虫会从茎部蛀入取食,使稻穗抽不出,形成枯孕穗。在水稻抽穗期,水稻二化螟幼虫会蛀入稻茎,使稻秆内部腐烂或咬断稻茎造成白穗。
水稻二化螟田间危害症状
水稻二化螟怎么防治?
第一招:诱杀成虫。在水稻二化螟成虫羽化前或初期,特别是前一年危害白穗率达到1%以上的田块,要集中连片设置干式飞蛾性诱捕器监测和诱杀成虫,根据发生程度和田块情况,采取外密内疏的方式,平均每1亩或2亩放置1个。也可在田间设置水稻二化螟迷向袋或智能性信息素干扰器,减少成虫交配。
第二招:释放赤眼蜂寄生虫卵。在成虫始盛期开始,连续释放赤眼蜂2次到3次,每次每亩稻田放蜂1万头,两次放蜂间隔3天到5天。
第三招:拔除虫伤株。田间发现水稻二化螟危害造成枯鞘、枯心或白穗稻株时,及时拔除被害植株并销毁,减少虫量,防止幼虫转株危害。
第四招:药剂防治幼虫。当水稻二化螟田间危害枯鞘率达到1%时,要抓住卵孵化始盛期至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等生物药剂,或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第五招:采用无人机航化作业时,每亩喷液量需保证在1.5升以上。配药及作业过程中,应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药液与人体直接接触。农药包装废弃物应统一回收,打药剩余的农药残液禁止随意排放到田间、地头及水源地附近。
(图片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
记者:梁金池;视频:梁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