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龙头时评|乡村振兴,向河庄坪学什么?

    陕北农民赶着驴车、扛着锄头走上舞台,胳膊上晒得发红的印记突兀却不违和。随中记协采访调研团走进延安河庄坪镇,感受陕北农村守护根脉、激活乡愁的活化创新,焕发出乡村振兴魅力和活力。夏夜微风,乡村的故事随风飘向千里之外。取经河庄坪,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乡村振兴的先机,或许不在别处,恰在脚下被岁月深埋的文化肌理之中。

    d0886687156ee7db679fc62d403c86f.jpg

    河庄坪“村晚”上,当地农民表演的歌伴舞节目。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乡愁是游子心底不绝的情感动力,悄然织就城乡之间的脐带。河庄坪的精妙,在于它让文化的暖流贯通了产业的脉络。返乡创业的刘浪浪,走过路过不错过的高瑜一头扎下根建企业、搞联盟,让“情之所钟”牵引成为河庄坪的“力之所聚”。村民自己登上振兴舞台的中心——他们讲述、演绎、经营,让文化自信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灵魂烙印。这不是简单的商业嫁接,而是精神价值与物质创造的深度融合,赋予产业超越利益层面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学会捕捉这份动人力量,将其转化为人才回归、资本涌动、理念交融的强劲东风,黑龙江方能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崭新循环。

    f137327ca962fa6b6ec1100dd490f6d.jpg

    7月10日,河庄坪“村晚”的表演者既有当地农民,也有延安高校的学生。

    乡愁不仅是怀旧,更是赋能。河庄坪村民未止步于对往昔的守望,而是将红色基因点化为金色产业。兀里红民宿因巧思而焕发时代光华、赵家岸黄土结出香甜葡萄迎接采摘客,都是融合品牌建设、产品设计、旅游体验和营销推广的优秀案例。而龙江沃野,物产丰饶。若五常大米的醇香中能氤氲出拓荒者“战天斗地”的豪情,冰雪童话的晶莹里可映射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的坚韧,寒地黑土的生动画卷便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叙事力量。文化的深加工,能为龙江丰厚的资源禀赋披上精神霓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一方价值高地。

    1629ce717f890c73f6c6719d61dd677.jpg

    河庄坪成立创新创业产业发展联盟,包含食用菌、民宿、特色种植等11条产业链,为大学生返乡和农民创业就业搭建平台。

    在守护中新生,这是乡愁的辩证法。鲁迅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河庄坪的智慧提醒我们,文化保护绝非制成僵冷标本。让古老歌谣在当代旋律中重生,传统方能既回应现代人对心灵原乡的渴求,又在经济价值中焕发新光。黑土地的壮阔肌理,从不缺乏这般滚烫的“魂”。北大荒开拓者以青春热血熔铸冻土,垦殖史诗撼天动地;东北抗联密营深处,曾有不屈的烽烟书写民族脊梁;鄂伦春的狩猎古调、闯关东的拓荒传奇……俯身倾听黑土深处的脉动,通过挖掘和提炼将散落的记忆穿珠成串,乡村振兴方能摆脱浮光掠影的焦虑,获得深沉而恒久的动力。

    07d084573ddbe58c66037995e4511d1.jpg

    激活乡愁,文化场景串起河庄坪文旅融合的发展脉络。

    黑土地酝酿新的丰收,河庄坪村晚的那句“关于守望、关于希望,关于终将归于尘土却永远鲜活的乡村岁月”更加清晰。守护文化厚土,激活乡愁这一最深沉的情感引擎,乡村振兴定得以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愿文化如河长流,愿乡愁似树长青。

    黑龙江日报评论员:张瑜;摄影:张瑜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