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新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更广阔舞台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干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绥化市始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突出政治引领、产业带动、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目前,绥化市全市市场主体34.3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98%以上,贡献了全市56%以上的税收、85%以上的劳动就业、97%以上的进出口额,成为绥化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坚持以政治引领铸魂,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申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这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绥化市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政策支持到资金帮扶,全方位为企业站台。绥化市入围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政策上给支持。坚决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关于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可感可及的实惠。一季度,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0.59亿元。资金上给帮扶。主动对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43.2亿元,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经济。
坚持以产业带动强基,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围绕我省“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绥化市“410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融入产业链分工、加强产业链协作,带动民营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突出集群化、特色化。全市食品加工、生物发酵、精细化工、医药制造、麻纺制品、电子装备六个重点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由绥化市牵头申报的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和黑龙江省玉米产业集群获批,玉米加工能力1165万吨,保持全国地级市首位。安达化工园区成为省内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医药制造业规模居全省第二,麻纺产能11.5万锭,居全省第一。突出外向化、规模化。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庄园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羊肉深加工基地。电子装备制造企业天有为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0%和5%,成为绥化市本土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企业。建设兰西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支持铁骑力士用3~5年打造青冈百亿级“国际优食谷”。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81.3%,全省第一。
坚持以科技赋能提效,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民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和成填补了国际生物发酵法生产维生素B5空白;星湖科技腺苷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158家,其中民营企业150家,占比高达94.9%。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全市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家,促成科技合作项目44个。深入推进企业数智融合。实施“两新”“千企技改”行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77.1%。建成全省首个生物发酵领域智能工厂。
坚持以优化服务护航,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专项行动,着力优化发展软环境,提升企业满意度。优化政务环境。依托“数字政府”建设,创建了68个绥化特色服务专区和117个高频应用,打造118项绥化特色“一件事”,数量全省第一。做好要素保障。强化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气、供暖等方面保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全国首个综合实践区落地绥化,提供人才支撑,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强化包联服务。落实包联服务企业(项目)制度,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以高质量服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