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幸福集市”居民义卖活动现场。
□文/摄 李佩环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定期免费检身体,头发长了免费理,社区就是咱的家,幸福生活不离它……”
在同江,一首由社区群众自编自唱的民谣广为传唱,歌声里洋溢着群众满满的幸福。这是党建引领下的“同心向党·幸福社区”品牌多年实践的成果。
建强队伍是守护幸福的支撑。社区书记是建强社区的关键牵引,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是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队伍作用发挥好了,群众幸福就有了支撑。为此,同江市在做足保障上下功夫,每个社区配备1名大学生担任书记助理,除社区书记外社区工作者全员兼格进格,全部落实岗位职级薪资待遇和职业晋升体系,最高月薪近5000元。同时,每年组织1次外埠培训、每半年开展1次岗位练兵,形成队伍建设完整链条,让基层治理人才愿意来、留得住、用得好。
凝聚资源是共赴幸福的路径。“楼院内空中飞线杂乱,有安全隐患”“楼道里贴满了小广告,不美观……”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提着意见、社区工作者笔头记录飞快、职能部门现场回应处置,这样的情景仅是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小小缩影。多年来,同江市坚持“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共同办事”工作理念,将职能部门与小区群众紧紧连在一起,让一大批民生难题化解在会议桌上。
做优服务是持续幸福的保障。“我们推行延时服务,所有业务周末一样办理。”社区“全岗通”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办事群众。当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全时、全龄、全科”工作模式,把服务时间差转化为群众幸福度,集中在“周末、节假日、班后两小时”拓展服务,迎合需求建设社区食堂、惠民小铺、共享棋牌室等120余个幸福“微空间”,精心设置“青年夜校”课堂、寒暑假托管、“随时办”窗口等近50个服务项目,随时能享有、服务有温度的幸福社区正逐渐走入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