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民峰
大庆过去靠油化央企立市兴业,当下转型发展更需要民营经济添翼赋能。“大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个突破年’部署,千方百计聚资源促发展、抓创新增动能、优环境强服务,全力推动民营经济总量向上、质量向优。”大庆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岩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第一,用好两种资源,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拓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径。立足大庆禀赋优势,向内挖潜与向外借力并重,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一方面对内深化央地合作扩存量。油化央企是大庆最鲜明的资源优势。大庆抢抓古龙页岩油上产百万吨、大庆石化乙烯裂解节能改造等机遇,完善央地常态化沟通、清单式推进工作机制,力促亿鑫化工、普罗石油等民营企业与油化央企在订单采购、装备配套、原料供应等方面务实合作,携手推动页岩油环保开发、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甲醇制造。另一方面对外精准招商引资添增量。紧密对接全省“4567”现代化产业布局,围绕汽车装备、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发布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清单,实施“要素+场景招商”,逐个项目提供孵化器、产业基金、科技支撑、资源匹配、人力资源保障、产品和服务应用场景等6方面要素保障,推动吉利甲醇商用车、圣泉硬碳负极材料、海神应急装备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三年来市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6.8%,伊品生物、丰沃汽车等10户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第二,聚焦创新引领,撬动民营经济提质,激活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引擎。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一是推动技改升级。运用“两新”“两重”政策,推进重点企业智改数转、增资扩容,助力37个工业项目入围工信部设备更新再贷款“白名单”,累计更新设备3099台(套)、完成投资24.9亿元。二是狠抓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庆片区和环东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带动效应,搭建大庆能源和新材料创新联合会等平台,常态化举办民营企业与哈工大、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沙龙,探索“先投后股”“先用后转”等机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3项,生成项目32个。三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稳量提质”培育行动,扶强做优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等孵化器,布局安牧吉高端乳制品、五龙实业α烯烃催化剂等新质生产力项目50个,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0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户。
第三,突出可感可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新优势。坚持服务到基层到微观,千方百计为企业解难题助把力、跑市场拿订单。一是提升利企服务水平。搭建企业和政策匹配平台,梳理归集“人才振兴20条”等231个惠企政策事项,实现精准匹配、“无感兑现”。拓展基层减负“庆数通”应用领域,推出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场景283个,服务效能提升60%。二是做实包联助企。开展遍访企业当家人行动,推行涉企事项“接诉即办”,完善“问题归集、会商会办、集中解决”管理闭环,“一企一策”解决各类诉求1815个。今年帮助红宝石、鹅香久等本土品牌产品纳入昆仑好客、新玛特、九佰街等营销主渠道,预计拉动销售额增长10%以上。三是强化金融赋能。出台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政策,用好融资信用征信服务平台,累计助企贷款354.9亿元,让企业“真解渴”、真受益。四是规范涉企执法。推动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向基层延伸,创新“综合查一次”场景69个,实行陪同执法、“码上入企”等举措,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