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殿民
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深度交融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本质上是通过创意活动与知识产权开发,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黑龙江省提出,“推动特色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构建特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文旅产业作出了新部署。黑龙江应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技术要素,依托冰雪、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禀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因地制宜利用文创产业比较优势
黑龙江拥有壮丽的山川湖泊、广袤的森林草原、丰富的冰雪资源、独特的湿地生态等独具特色的景观,有相互交融的多元地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优质素材,具有因地制宜发展文创产业的优越条件。
黑龙江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旅游品牌。要深化旅游与农业、体育、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复合型的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体验和附加值。通过四季旅游品牌的打造,让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体验到龙江独特魅力,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提升龙江文创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构建文旅产业全域产品体系
通过四季产品联动与区域资源整合,形成贯穿全年的龙江旅游产业链。春夏季以大小兴安岭森林节为核心载体,构建森林徒步、生态研学、林下经济体验等复合型旅游业态。应挖掘北大荒现代农业的文旅价值,深化绿色经济与黑土文化的融合发展。秋季可依托五彩斑斓的森林景观开展赏秋游。冬季强化冰雪经济,形成符合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淡季不淡”的产业格局,确保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应进一步发挥哈尔滨中心城市作用,依托其交通枢纽地位与历史文化积淀,构建一核多极的协同发展网络。向北串联漠河极光观测、北极村地理标识等稀缺资源,向南串联五大连池火山矿泉、镜泊湖冰瀑等地质奇观,形成以绥满高速为轴线,辐射半径500公里的黄金旅游带。这种“点—轴—面”空间结构不仅实现了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更催生出跨区域文创要素的集聚效应。
创立数字平台 释放消费潜力
借助数字技术带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云消费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新型商业平台,应依托“云消费平台”打造云商圈新型消费模式,运用云智能导购、云智能货架等智慧化商业消费场景,助力龙江文创产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释放新型消费潜能,应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创新供给模式,拓展应用场景。应打造“云”网红产品新型销售模式,加强与热门直播购物平台合作,办好龙江优质特色产品专场带货直播间,为消费者购买龙江网红产品搭建专属便利渠道,提升电商消费额,使新型云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应以构建具备先进技术架构、用户体验、数据管理等优势的数字文创平台,加快龙江文创产业开发。通过建立全省文创资源数据库,将分散的项目、景观等资源联网管理,集门票预订路线规划于一体,通过开发小程序、APP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体验。
拓展文创产业发展路径
创意是连接文化和产业的纽带。大力发展具有龙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形成一定的机制,重视对文创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培训等方式,为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加强合作对龙江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应塑造独创的文创IP,在哈尔滨举办花样滑冰国际嘉年华,邀请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顶尖选手、优秀人才参赛,汇聚中外顶尖选手同台献艺,对冰上服饰、冰上舞蹈、冰上技巧、冰上艺术等进行文创设计,融入民族、美学、工艺等创意元素,在运动性与艺术性上叠加创意,形成现象级营销,使每场花样滑冰国际嘉年华都成为文化创意实验场。要通过国际合作与营销推广的有机结合,提升龙江文创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