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日前,牡丹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是牡丹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贡献了50%的税收、65%的GDP、90%的企业数量、城镇就业和技术创新成果。
2024年,牡丹江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功不可没。牡丹江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优服务、解难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牡丹江市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效能提升突破年行动,实行“部门+县区”双轨联动,强化领导包联、网格化服务,初步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县区落实、基层执行”工作格局。强化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服务,“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确保项目早落地、快建设、见实效。建立“四上”民营企业统计监测、动态调度机制,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行动,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精准助企纾困,今年已走访企业15.2万户,解决问题839项。
降成本、聚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牡丹江市推行“承诺制+全代办+标准地”服务模式,将重点企业纳入“水电气运”等大用户保障范围,持续降低成本、助企减负增效。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深化“金税互动”、创新“科创贴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供给,破解企业融资难。今年已开展银企对接活动156场次,全市贷款余额增速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实施民营企业招聘计划,归集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需求,鼓励高校毕业生留牡来牡就业创业,利用市属国企千套闲置房源建设人才社区,让各类人才安下心、扎下根,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更多“人才活水”。
稳预期、增信心,精准释放政策效能。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牡丹江市民营经济“45条”等存量政策,积极争取“两重”“两新”等增量政策,依托全省首个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力争政策红利“零时差”转化。今年牡丹江市将持续放大政策叠加效应,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真金白银”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抓改革、提质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牡丹江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全力推动“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不当做法,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对接融入央企国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发挥自身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强支撑、促转型,加速科技赋能升级。牡丹江市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深入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扶持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谋划推进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推动政产学研融通创新,今年要力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牡丹江市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鼓励民营企业家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推动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为龙江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