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而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龙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也为龙江科技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刻理解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能有效推动产业链升级优化,提升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优势,还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提供核心动力。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明确方向。产业创新通过提供资金、市场等资源,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有效推动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流动,能够有效形成灵活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创业、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深造和交流。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资金来源,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领域的投入。
有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建立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数据库、企业创新案例库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另一方面,能强化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合作,促进外部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发展。
找准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路径
推动龙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努力、协同共进,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创新人才、完善支撑体系等多方面着力,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发挥资源优势。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黑龙江丰富的农业资源进行智能化改造。依托我省粮食、果蔬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开展玉米、大豆等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工业领域,推动传统工业升级。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创新,在煤炭行业推进清洁煤技术研发和应用,减少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同时开发煤炭的多元化利用途径,如煤制气、煤制油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建立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式研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技术研发需求,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各方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开展产学研共建实体,如联合成立科技型企业,将科研成果直接在企业中进行产业化转化。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要强化本地人才培养,优化龙江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加强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应用型学科建设。例如,针对黑龙江的冰雪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特色产业,在高校增设相关专业方向,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要强化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来黑龙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完善龙江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发展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区域创新合作。
汝萌【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