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请问韩杰才代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想请您介绍一下,黑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
韩杰才代表:作为来自黑龙江科技界、高校界的代表,我十分关注全省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情况。我想回答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黑龙江怎么抓的,二是效果怎么样。
龙江科教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拥有78个高校、120个独立科研院所和一批“大国重器”企业,黑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确实有独特的优势。为此,在顶层设计上,最重要的就是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这是管总的;在具体抓手上,就是研究出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意见》,明确科技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等“七项行动”;在政策措施上,包括出台支持哈工大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创新龙江60条、人才振兴60条等。
说到具体效果,我有几方面感受:一是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加强。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工程,已建成投用;“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022年启动布局建设了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7个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2024年逐步见效,目前已新生成灵动智能装备、星网动力、星宏科技等企业104家。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在智慧供热、智慧能源、智慧环境等领域已设立11个研发中心,智能农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获批了国家级创新平台,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59家。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作为促进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重要平台,新生成企业15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达96家。全省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06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以上。
二是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比如,国能哈平南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项目获批国家“两个联营”示范。新认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绿色工厂39户,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6家,创历史最好水平。大力实施千企技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绿色化发展、大规模设备更新等行动,设备工器具购置、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7.2%、23.9%。我们哈工大成立的哈尔滨博众泰达公司,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套大口径超精密磨削机床,打破了该机床只能靠进口的掣肘,关键技术指标已经超越了国外顶级公司。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亮点纷呈。有17家企业入驻“智能机器人岛”,星网动力、工大卫星等企业入驻“中国星谷”,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生产的思哲睿公司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重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7%,提高1.7个百分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哈工大成立的哈尔滨灵博智能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多项指标实现与国际一流产品并跑,整机成本降低至国外的1/3,亩产经济价值提高20%以上。
四是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我省成为国家算电融合试点布局省份,全国最大的国产化单集群大算力工程——中国移动哈尔滨万卡智算中心建成投用,年产180颗卫星的工大卫星柔性智造产线项目获得国家核准。人形机器人等8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列东北地区首位。
作为扎根在富饶黑土地上的哈工大人,我们将赓续优良传统,全力续写新中国成立初期“厂校协作红旗飘,满城都说工大好”的校地合作佳话,推动黑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更大突破。
本版稿件由曹忠义 王晓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