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人才流失、实践能力不足等难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齐二机床马恒昌小组组长马兵认为,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是关键所在,应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强化企业人才培养,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高校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因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难以迅速融入企业,形成供需不匹配的现状。
“必须有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来系统性解决企业人才培养的难题,最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人才与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马兵说。
针对这一问题,马兵认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招收高校和技校毕业生进行实习实训的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和资金补贴,如税收减免、实习实训补贴等,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同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实习实训项目,确保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对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多、效果好的企业给予荣誉激励,并在相关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树立行业标杆,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
马兵希望基于当前国家对于东北振兴的高度重视,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合力,加速人才培养措施从政策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构建人才与企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支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统筹组织,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资源协调与监管责任,联合有基础、有实力的企业,共同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人才培养工作。
通讯员:李慧茜;记者:孙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