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重要礼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我国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更是亲人之间相聚,团团圆圆的象征。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除了赏月、拜月,古时民间还有燃灯助月色的习俗。风清月朗,灯影绰绰,古人或点亮灯笼、走街串巷,或放花灯于流水中、祈福许愿。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共宴饮、同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百年来,中秋节的文化习俗历久弥新,但以月寄情、望月而立、与月对话的独家浪漫,却成为中国人一脉相承、古今共情的文化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