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任伟 孙毓博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鼓励大家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将五四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促进当代中国青年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爱国之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政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广大青年热爱伟大祖国, 夯实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按照规定,各类教育主体思政课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各类教育主体思政课要引导青年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引导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引导广大青年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把满腔热血融入时代洪流,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砥砺强国之志

    新时代中国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中最具创新活力与科技能力的人才主体,当代中国青年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走在时代前列,敢为人先、自我突破,勇于解放思想、求索创新。学校思政课要砥砺青年强国之志,引导青年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新时代伟大成就,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素材。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建设体系,做到有机融合,既讲清楚国家大事,又讲清楚国家大势,使青年学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使青年学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把握时代脉搏,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找准个人智慧、才干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契合点,并为之不懈努力。

    实践报国之行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哈尔滨工程大学时强调:“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科技报国不仅是一份初心,需要永远镌刻于心,也是一种使命,必须落实于行,需要优良作风和学风的保驾护航。要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紧扣青年群体的思维特点、思想特征和认知规律,聚焦青年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青年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弘扬“工匠精神”,以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担起科技报国的时代使命。

    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严峻复杂的环境,特别需要广大青年挺膺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思政课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中,迸发青年独有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勇气,将火热的青春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