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七省党报联动推出大型报道
    “家乡喜事我来说”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一次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指明方向。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报联合河北日报、南方日报、内蒙古日报、新华日报、江西日报、广西日报推出“家乡喜事我来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联动报道,深入采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部分地方代表人物,讲述家乡发展喜人成就,展示广大群众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党支部书记刘存生 北极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北极村七星广场。本报资料片

    新闻回放: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考察,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

    黑龙江冰雪旅游持续火爆,我们北极村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在我们这个祖国最北的村子,旅游业已成为实打实的富民产业,600多户人家开了200多个民宿。

    去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来到北极村与村民亲切交谈。总书记指出,北极村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好,看了很高兴。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深思了许久,“最北”是北极村的独特优势,“冰雪”是北极村的宝贵资源,要让这些“宝贝”变成“摇钱树”,要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冰上龙舟、马拉爬犁、雪上摩托、冰面冬捕、篝火晚会……我们推出的这些冰雪活动,深受南方游客喜爱。精品民宿以独特的装修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北极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最北邮局”“最北供销社”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备受青睐。村民们真正实现了从“因北而贫”到“因北而兴”的转变。

    2023年,我们村共接待各地游客65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3.8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腰包也越来越鼓。未来,我们将更好地利用大森林、大冰雪等资源优势,发展全季旅游,为广袤的林海雪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本报记者 张磊整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海区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文斌 渔民们有了新岗位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风光。图片由内蒙古日报提供

    新闻回放:

    2023年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考察,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我曾经是个“渔二代”,为了更好地保护乌梁素海,我和许多昔日的渔民一样,转岗从事其他工作。我的工作是每天带队进入乌梁素海巡逻,救助受伤和落单的候鸟,制止偷捕偷猎行为。如今,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已成为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渔民的生活,去年6月,总书记到乌梁素海考察时,我负责开船,总书记详细地询问我的生活工作情况,我特别感动。得知渔民们有了新的岗位,生活越来越好时,总书记欣慰地说“很好”。每当回想起与总书记的对话,总有说不出的激动。

    如今的乌梁素海,水美鱼肥,飞翔的候鸟与摇曳的芦苇相映成趣。乌梁素海的鸟类达到260多种,数量有600多万只。

    生态环境的好转,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打卡。2023年,乌梁素海接待游客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806.37%;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822.57万元,同比增长780.78%。“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

    内蒙古日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乌拉特前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靖整理

    广东湛江市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所长陈奕彬 对虾新品系选育有了新突破

    新闻回放: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湛江市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听取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

    向海洋要食物,挖掘更多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守护大家舌尖的幸福,我每天忙碌在保种、配种、养殖车间和实验室,充实又幸福。

    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基地考察,我们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在打造“蓝色粮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近,我们基地有一件大喜事:我们的第二个南美白对虾抗弧菌新品系选育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13年前,基地和中山大学选育的“中兴1号”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解决了对虾种苗“卡脖子”问题。针对行业需求,在“中兴1号”的基础上,我们自2015年开始,继续联合中山大学,采用更先进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经过多代的选育和测试,最终获得了抗弧菌的新品系。

    此次选育的新品系抗弧菌能力提高了20%以上。

    此外,我们还在筹建亲虾工厂化养殖车间,用于提升种虾产能和种虾品质,前期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很快就要进入建设阶段,预计投产后能提升30%的种虾产能。

    南方日报记者 林露整理

    江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 和邻居们一起上榜“创新百强”

    苏州工业园区。图片由新华日报提供

    新闻回放: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总书记走进展厅、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察看产品研发、生产、测试流程,询问企业设备产品的性能、用途、市场等情况。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我和团队就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研发工作中。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的大事,也是我们企业的立身之本。去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首站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在华兴源创,我当面向总书记汇报,让我和我的团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激励。总书记鼓励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一系列的喜人变化。

    放眼苏州,创新的氛围更浓了。去年7月,“2023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榜单发布,苏州工业园区28家民企上榜,华兴源创是其中之一,其他很多是我们的近邻。争分夺秒搞研发,在整个园区蔚然成风。

    在同一片热土上,大家你追我赶,各领风骚,企业加速壮大。刚刚过去的2023年,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3家,截至去年年末,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63家。我由衷地为家乡的这些变化感到自豪。

    新华日报记者 孟旭整理

    江西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占绍林 千年瓷都”更“靓”了

    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徐家窑作坊。王景萍摄

    新闻回放:

    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

    饱含景德镇元素的舞剧选段《瓷影》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舞台;春节假期,景德镇旅游业火爆出圈……

    我的家乡景德镇,是扬名海内外的“千年瓷都”,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景德镇市考察,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明清窑作群,正在拉坯的我,第一次现场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总书记同我们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鼓励我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特别强调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令我们振奋不已,并深感重任在肩。

    春节期间,众多游客循着总书记考察时的足迹,实地领略精彩的陶瓷文化魅力,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93.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高达29.96亿元。

    现在的景德镇还吸引了6万多名国内外“景漂”前来追梦圆梦,“千年瓷都”焕发了“年轻态”。历史上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人文盛景正在重现。

    江西日报记者 王景萍整理

    广西来宾市新隆村党总支书记韦少秒 “蔗”里的事业甜蜜蜜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图片由广西日报提供

    新闻回放: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考察。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总书记察看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听取基地情况介绍。

    早春好时节,春耕正当时。在我的家乡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种植农机在蔗田里来回穿梭,进行开沟、下种等作业……新一年的“甜蜜事业”正播下希望。

    去年12月14日,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来到我们基地,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到通过种植甘蔗,很多村民住上“甘蔗楼”、开起“甘蔗车”,总书记很高兴,并叮嘱我们继续种好甘蔗,过好生活,同时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总书记的到来极大激发了我们种植甘蔗的热情。现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村民只需打个电话,各类农机就会上门开展从种植到收割的全部作业。

    今年我们村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不少村民主动加入甘蔗种植产业中来,“甜蜜事业”越发红火。全市蔗农有50多万人,占农业人口一半,来宾市也被誉为“甘蔗地里长出的城市”。如今,我的家乡正在推广示范合作社,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甘蔗种植的产业化之路会越走越开阔。

    广西日报记者 李晟 卢彬彬整理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