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龙江新闻
    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莽莽林海,巍巍兴安。千里沃野,江河奔流。作为祖国最东、最北的省份,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还是寒温带的生物基因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一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绿色龙江”,实施生态振兴,全力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一首《乌苏里船歌》唱出了沿江人民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在乌苏里江畔,常年在水上打鱼的尤楠楠见证了江水的美丽变化:“这些年来,江水越来越清。环境变好了,鱼儿和鸟儿也多了不少!”

    以水为生的鱼类、依水而居的鸟类,它们是良好水生态环境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小江河水质稳中向好。

    《2022年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当年我省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1.3%,劣V类水体实现全部清零。

    珍宝岛湿地草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近年来,我省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通过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我省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历史性新改善。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我省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等级。

    打好蓝天保卫战,让龙江蓝天常驻——

    我省深入推进全省散煤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重点地区散煤削减替代等举措,强化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哈大绥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有效解决区域性、季节性大气环境问题。2022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9%,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打好碧水保卫战,让龙江碧水长流——

    2020年,我省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建立入河排污口长效化管控体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整治。全省24550名河湖长全部上岗,陆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取用水管理、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2022年,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历史上首次全部达到Ⅲ类。

    打好净土保卫战,让龙江青山常在——

    我省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双源”清单3969家,在全国率先完成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试点划分。2022年,我省新增完成33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16条国控清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36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3%。绥化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

    积极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野生东北虎、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现,使这里成了虎啸山林、鸟飞鱼跃的自然乐园,这正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在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绿丰茂的水草之下河水潺潺流动,随处可见的是为东方白鹳高高筑起的人工招引巢。在巢中,东方白鹳安逸地休憩生活。

    自1993年开始,保护区逐步探索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工作。针对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生态学特性,保护区开始在岛状林中选择适宜的树木开始筑巢招引。

    如今,随着人工招引巢结构的优化,招引成功率逐年提升。“今年有96对东方白鹳来到保护区安家,并且成功繁育出196只幼鸟!”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笑着说。

    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内郁郁葱葱,鸟类自在飞翔,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

    30年的东方白鹳保护之路中,保护区为全球东方白鹳物种保护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种群数量。由于保护区多年来对东方白鹳的保护与人工招引工作成效显著,这里被称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2022年,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保护工作入选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东方白鹳保护工作是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我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陆续现身龙江。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40种。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近年来,我省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陆续出台《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管理文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我省制发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台账,组建全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库。今年,我省修订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谋划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植树造林绘就生态画卷

    每年的4月,一场从南到北的大规模植树造林都会在我省火热开展。

    三埋两踩一提苗。伴随着熟练的植树动作,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元宝林场完成了108亩绿化造林工作,一排排红松苗迎风伫立,为大地增添一片新绿。

    伊春林海。

    “2023年我省营造林任务100万亩。”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国土绿化工作重点是开展科学绿化,继续营造混交林,提升混交林占比,同时探索开展多功能兼用林建设,促进生态改善和林农增收。

    “各级政府是‘三北’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锲而不舍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今年8月,我省召开全省落实三北六期工程任务推进视频会议,要求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调研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将“三北”工程任务落实到县、落实到年度、落实到山头地块。

    “三北”工程是我国解决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和水土流失以及生产资料短缺严重问题提出的一项国家重大决策。我省是国家首批“三北”工程启动省份之一,自1978年开始,历经45年完成营造林任务295.3万公顷。

    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三北”工程的受益地区之一。曾经,这里被称为大庆的“西北风口”,狂风肆虐,黄沙漫天。如今,这里沃土连片,景色秀丽。

    据介绍,“三北”工程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开展以来,全县先后开展10余次大规模治沙造林战役,累计投入14万余人次,筑起了一道长89.8公里、宽5公里至25公里的绿色长城,并且以每年造林5万亩的速度不断扩大绿色版图。

    一草一木来之不易。为了加强我省林草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我省积极实施林长制,10698名各级林长与7万余名生态护林员定期开展巡林工作。为了构建部门联动、打防结合、快速有力的林草资源保护新格局,我省建立了“林长+河湖长+田长”联动机制和“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协作机制。

    随着林长制工作机制逐渐完善,我省制定出台了全省《林长制督查考核办法》和《林长制激励措施实施办法》,不断完善林长制考核机制,有效推动了各级林长履职尽责,2022年全省各级林长全年累计开展巡林24万余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2年,我省森林覆被率达到44.62%,一条条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长城”正拔地而起。我省已经基本构建起了以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并举,网带片、乔灌草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互为一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在“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庇护下,全省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湿、水系连通、生境改造等措施,高质量修复治理草原28.44万公顷,恢复湿地1.82万公顷,并且进一步扩展了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空间。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好了”“环境美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逐渐变为现实。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记者:吴玉玺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