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婧
近日,哈尔滨市美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胃食管反流病射频治疗设备核心部件——一种形似鱼钩的高性能镍钛合金材料,通过了专业机构检测。该产品获得了高度评价,将打破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正是哈尔滨市松北区科技局扎实落实“科技总师”制度,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取得的积极成效。
作为该设备的核心部件,镍钛合金材料对超弹性要求极高。“过去试用过的国产部件,往往一两周就出现回弹失效,进口产品又让成本居高不下。”美顿医疗副总经理关振海坦言,材料难题曾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多年来,企业四处寻找合适的研究单位,却因技术方向不符或合作成本过高等问题屡屡碰壁。
转机始于今年的“科技总师”选派工作。松北区科技局在向辖区高新技术企业征集技术需求时,敏锐地捕捉到企业的这一困境,并及时上报。随着选派工作推进,最终确定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陈枫出任美顿医疗的“科技总师”,负责帮助企业攻克高性能镍钛合金材料的研发难题。“我们在超弹性材料研究领域深耕多年,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陈枫团队迅速介入,仅用半个月就完成首批样品研发。检测数据显示,样品的回弹性能远超预期,完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这种“企业提需求、高校出方案”的高效合作模式,让关振海赞不绝口:“科技总师的到来太及时了,不仅研发周期缩短大半,成本也大幅降低,让我们中小企业敢投入、有底气。”
一根小小的金属钩,搭建起企业发展与科研创新的桥梁。美顿医疗的成功案例,是我省“科技总师”制度见效的一个缩影。这一“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的合作模式,正推动越来越多企业携手“科技总师”,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成就“从1到N”的裂变。未来,松北区科技局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