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社会眼|风雨中的“生命摆渡人”:120急救人员的一天

    9月24日,秋分后第一天,哈尔滨阴雨绵绵。记者跟随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道里第一分中心的急救车组,体验120急救人员风雨无阻、转送病患的“生死时速”。

    风雨中一次次紧急出诊

    8时20分,天空飘着绵密细雨,急救医生李洋所在的救护车组接到一项急救任务:道外区东升江畔小区一名居民鼻出血,需立即出车。由急救医生李洋、护士关云天、担架员冯长河、驾驶员苗文雷组成的院前急救车组立即赶赴现场,到达后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随后将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急救转运

    完成首次任务后,李洋医生的急救车组返回道里第一分中心待命。10时20分,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道外区滨江凤凰城小区一名患者药物过敏,说话不清晰。记者搭乘该急救车组前往,上车后急救医生立即电话联系患者家属了解病情;车辆行驶途中,患者家属来电称患者已好转,无大碍,无需急救车。

    10时32分,急救车刚返回站内,便再次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河广街38号附近有一名居民呕吐。急救车到达患者家中后,急救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提示患者携带住院所需证件;护士和担架员轮流拎着塑料袋,防止患者呕吐到衣服上。按患者要求,急救人员将其送往医大四院急诊进一步检查。

    返程途中,11时17分,紫园路附近一居民在家中晕倒,急救车组迅速赶赴现场。苗文雷安全快速地驾驶急救车抵达患者家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后,按家属要求将其送至医大四院松北院区。

    急救车组转运患者

    再次返程途中,12时16分,急救车组接到120急救指挥中心指令:道里区河柏街一烧烤店有一名女子摔倒,需派急救车。急救人员到达后,看到一名20多岁的女患者坐在凳子上不敢动弹,身旁有一名女子搀扶。经急救人员简单处置后,患者被小心翼翼地抬上担架,送往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进一步检查。据了解,该女患者是烧烤店顾客,因店内地面湿滑不慎摔倒,其朋友也一同赶赴医院。

    返回道里第一分中心时已是13时08分,送来的盒饭早已凉透,急救人员此时才吃上午饭。

    急救人员就餐

    李洋告诉记者:“今天吃饭算早的,忙的时候下午两三点吃不上午饭是常事。”13时55分,急救人员休息时,新的任务又来了——道外区南直路一名老年患者昏迷,急需救治并转院。

    赶赴患者家途中,李洋电话联系家属了解病情,得知老人有糖尿病史,目前处于昏迷状态。急救人员很快抵达患者家中,看到一名老太太躺在床上昏迷,家属已备好此前拍摄的片子,准备去往医院。医护人员立即为老人进行心电检查和血糖检查,发现老人血糖偏低,随即开展输液治疗。5分钟后,老人逐渐苏醒并能说话,但听家属说要去医院检查,老人一个劲地重复“不去医院”。

    5年急救路坚守初心

    李洋从事医疗工作16年,在120急救中心工作5年,她认为120急救院前工作极具挑战性——每次出诊都要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且对急救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她已连续两年在大年三十坚守工作岗位,家人对此非常理解和支持。

    李洋表示,120院前急救工作意义重大。前段时间,一名老年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家属立即拨打120,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已无心跳和呼吸。他们立即对老人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清理其喉部的馒头异物,经过10多分钟抢救,老人逐步恢复意识。“当时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李洋感慨道。

    作为一名急救人员,苗文雷对能参与救援感到非常自豪。他回忆,在之前一次前往道外区草市街执行出诊任务时,有一名患者感到身体不适,刚拨打完急救电话,在急救人员赶到前的几分钟突然倒地。幸而,经紧急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李洋将患者情况录入系统

    医生提醒: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

    近两日气温下降,特别是早晚温差大,李洋提醒市民,当前季节气温下降,需根据气温变化调整衣物,此阶段是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若身体不适,切勿乱用药,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此外,日常应尽量减少盐、油摄入,维护心脑血管健康。

    当天,记者跟随李洋急救车组共出了8趟急救任务,返回道里第一分中心时,时针已指向16时。采访虽然结束了,但急救人员争分夺秒的身影、温柔安抚患者的话语,仍深深印在记者心中。120急救人员的一天,是无数个平凡日子的缩影,更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守护故事。

    记者手记:秋雨里的“生命防线”

    9月24日的哈尔滨,秋雨裹挟着凉意。跟随李洋急救车组的8小时,我真切读懂了“风雨无阻”四个字的重量——从8时20分处置鼻出血患者,到13时许才吃上午饭,再到深夜的坚守,急救人员在雨幕中穿梭,连吃口热饭的时间都显得格外珍贵。

    急救车组的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药物过敏患者刚取消用车,呕吐患者的任务已下达;刚送完晕倒居民,烧烤店摔伤女子的求助又至。驾驶员苗文雷握着方向盘的手稳如磐石,急救医生李洋在颠簸中仍能精准沟通病情,护士和担架员更是把“细心”藏在细节里——拎着塑料袋防患者呕吐,抬担架时小心翼翼怕惊扰伤者。

    当李洋说起大年三十在岗、说起抢救无呼吸老人后的成就感,我忽然明白:这些急救人员冒雨奔波,不是职责所迫,而是把市民的生命安危扛在了肩上。雨会停,但他们筑起的“生命防线”,永远在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 记者:肖劲彪;摄影:肖劲彪;视频:肖劲彪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