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村厨村艺大荟”亮相
    黑土薪传烹百味 大地流彩蕴匠心

    节目《欢歌笑语农家院》。

    气泡土豆片。

    创意菜品——神顶峰蜂蜜沙棘雪蛤。

    “九珍十八品”金龙腾飞宴。

    游人如织。

    □文/摄 陈虹池 张月 本报记者 周静

    近日,在集贤县举办的“大地流彩—2025年黑龙江省村厨村艺大荟”上,来自全省各地的39支村厨队伍和16支村艺队伍,拿出各自看家本领,倾力捧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龙菜珍馐,更奉献了一场传承与创新汇聚的文化盛宴。

    “我们聚焦‘村厨’,品味的是人间至味,激活的是产业振兴的源头活水;我们展示‘村艺’,绽放的是文化瑰宝,筑牢的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我们共襄‘大荟’,搭建的是交流互鉴的桥梁,汇聚的是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这不仅仅是一场技艺的展演、一次美味的荟萃,更是我们对龙江光荣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对非遗传承的一次生动实践、对乡土文明的一次深切致敬。”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广宇表示。

    “村”风扑面展瑰宝 “艺”彩纷呈筑根基

    当岁月的尘埃轻轻拂过,那些积淀下来的美好从未褪色——这便是我们的先辈们用匠心凝聚的非遗技艺,它们藏在绣针穿梭的光影里,藏在刻刀游走的纹路间,藏在指尖翻飞的韵律中,更藏在一代代非遗守护人的热忱里。

    “大荟”现场,黑河市爱辉区桦皮画传承人以刀为笔,在桦皮上勾勒出江畔渔火;通河艺人手中葫芦流转,转眼刻出东北民俗纹样;哈尔滨方正剪纸艺人指尖翻飞,“哈尔滨大剧院”跃然纸上;当省级非遗安达剪纸艺术双项传承人携带新作“百鸟朝凤”汉服甫一亮相,现场观众更是眼前一亮:剪纸的利落线条与刺绣的细腻针脚相辅相融,凤凰威仪,百鸟灵动,在衣袂间尽显生机。

    本次“大荟”的评分方式也是“乡”味十足:现场观众将玉米投掷到承载着自己喜爱的节目的簸箕中,玉米最多者就可胜出。

    随着东北大鼓在舞台敲响,来自七台河的十几位农民随着铿锵鼓点,盛赞《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赶来的几位鄂伦春族村民演绎的《白桦林的回响》,精彩再现了鄂伦春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的生活巨变,以昂扬姿态唱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强音;绥滨县地处松黑两江相拥处,水碧天蓝映沃土,三花五罗飘满鱼香,一曲《绥滨欢迎你来》唱出了绥滨的丰饶物产和绥滨人民的满腔热情;赫哲的歌声里带着江风的清冽,舞步中藏着渔网的灵动,而那枚小小的口弦,更是被他们视为“会说话的乐器”,《口炫叮咚》诠释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古老的“伊玛堪”更是他们世代相传的瑰宝;集贤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选送的《欢歌笑语农家院》通过灵动的舞蹈和三轮特色场景说唱,为观众铺开一幅新时代新农村的幸福画卷。

    村厨云集调美味 黑土盛宴一桌出

    从精致冷盘到地道热菜,从醇香汤品到特色主食,历经匠心打磨的“十四家全宴”沿着七星山依次排开:山珍宴、蓝莓宴、马铃薯宴、豆腐宴、全猪宴、全鱼宴……同一食材,烹出百味。

    “让世界了解‘黑土优品’,只需要一顿饭的功夫。”龙江农投—黑土优品①号餐厅队推出的菜肴原料都取自“黑土优品”,菜品则别具匠心,“这道金瓜牛肉取材牛肉与南瓜,一荤一素,一浓一淡,完美交融;这个冰花菜团子则是传统粗粮结合现代工艺,入口爽脆,酸香开胃。”

    “这道菜选用小兴安岭养殖雪蛤和同样产自小兴安岭的野生沙棘果精心调制而成,有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增强免疫力助消化等功能。”“九珍十八品”展区的一盘“蜜蜡手串”惹人驻足,“九珍十八品”龙肴珍厨队的厨师闫正龙不停地给大家解释,“根据大家喜欢研究文玩的爱好,我们精心设计了这道形似蜜蜡手串的菜品。”这些“手串”是将沙棘熬成膏状,与雪蛤一起倒入模具中制成圆珠,冷却后串成“手串”,既能观赏,又能食用。

    “我们克山县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克山土豆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们这一桌菜都是马铃薯“变身”而来。”克山县参展队伍负责人指着桌上的鲍汁熊掌土豆泥、气泡土豆片和土豆干粮,自信满满,“咱克山土豆淀粉含量高,不管是炒、炖还是做点心都好吃。”

    “我们组织这次活动,就是想以黑土地孕育的珍馐美味为媒介,以匠心独运的传统技艺为灵魂,深度挖掘乡村生活的烟火气,让大家换一种方式来了解我们的‘黑土优品’。同时,也立体化展现我省乡村的独特魅力、深厚底蕴与无限活力。”省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二级调研员沈志远说。

    农文旅在线融合 “大荟”“食”力出圈

    《天龙八部》的“鸠摩智”,驻村书记徐小豪,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广东阿栋,种稻养虾的铁力项老八……“大荟”上,这些熟悉的身影带来了线下的热度与线上的流量——“村厨村艺大荟”多次“霸屏”短视频平台,活动结束那天,集贤县宾馆的入住率再上新高度。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铁力人,站在这次村厨大赛的舞台上,我内心既激动又自豪。这次参赛让我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们项老八农场不仅要种好地,更要做好家乡美食的传承者和推广者,让更多人通过美食了解铁力、爱上铁力。”黑龙江省项老八农场有限公司项春贵深有感触。

    当暮色降临,光辉村雪村部落的暖黄灯光映着一桌桌的佳肴,村里人头攒动,村外的车流宛如一条长龙。这场盛会早已不止于一场美食之约,活动组织者道出初衷:“本次‘大荟’突破传统美食节单一业态,借厨艺展示搭建黑土食材推广桥梁,助力农产品从田间走向市场;创新非遗传播形式,以互动体验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打通‘线上宣发—线下体验—产品销售’全链路,为‘文化赋能+农旅融合+产业升级’的乡村发展模式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路径。”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