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宇 本报记者 刘大泳
初秋的东极抚远,清凉宜人,游人如织,“华夏东极”抚远市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科技盛会,2025中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盛大启幕。作为2025年中俄科技人文交流的重要活动,大赛以“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无界同行”为主题,不仅成为两国青少年展示科创才华的舞台,更搭建起中俄科技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让创新智慧在边境明珠城市绽放光芒。
俄罗斯青少年代表团在黑瞎子岛东极宝塔前合影。
赛事盛况 两国少年同台竞技展锋芒
本次大赛由省科协主办,佳木斯市科协、抚远市科协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地区的120多名中小学选手参与,共带来90多组科创项目。经过报名、初赛的层层筛选,40组选手(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分为小学和中学两个组别展开角逐,参赛作品覆盖物理、天文、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决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的创意与实力令人瞩目。俄罗斯选手卡列·丹尼斯·乌古罗维奇带来的《复原 PO-2飞机线操纵仿真模型》,以精巧的构造还原航空历史,展现出对科技与历史融合的深刻理解;佳木斯市第十六中学季清儒的《空间站垃圾回收机器人》,聚焦太空资源处理难题,彰显对未来航天探索的关注;俄罗斯选手阿卜杜贾巴罗夫·铁木尔的《FeellTech“情感科技”》,从人机情感交互切入,为智能设备发展提供新方向;牡丹江市第十四中学程浩然、孙唯涵的《果蔬日期提醒系统》,用科技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保鲜。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赢得阵阵掌声,最终大赛评选出中小学组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
2025中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现场。
研学之旅 生态科技交融绘友谊画卷
大赛落幕次日,俄罗斯青少年代表团在抚远开启了丰富的研学之旅,将科技交流延伸至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领域。在黑瞎子岛,代表团成员漫步湿地栈道,感受界江两岸的生态交融;在亚洲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他们品尝蔓越莓果干、果汁,深入了解抚远特色农业科技,俄罗斯选手伊万直言“要带些特产让家人尝尝”;抚远市科技馆内,人工智能机器人表演、互动科技展品让孩子们惊叹不已,抚远市第二小学学生孔祥语兴奋地表示“在科技馆交到了新朋友,一起看的机器狗表演超精彩”,俄罗斯选手索菲亚也对“科技狗”印象深刻;三江自然生态馆中,沉浸式的生物多样性展示让代表团成员直观领略三江平原的生态之美,进一步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这场研学活动以实践为纽带,将科技探索与自然人文体验相结合,不仅让俄罗斯青少年加深了对中国生态保护、科技发展及地域文化的认知,更让两国青少年在互动中增进了友谊。
深远价值 东极门户架起中俄交流新桥梁
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三角地带,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航道距离仅65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其成为中俄贸易、科技、人文交流的天然纽带。此次大赛正是依托这一优势,聚焦中俄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大赛不仅拓宽了中俄科技交流渠道,更让抚远的“近邻优势”转化为“心灵纽带”——俄罗斯选手格沃兹杰娃·叶娃·德米特里耶夫娜感慨道:“抚远人民热情友善,希望以后还能再来。”参赛选手生文佳的妈妈张京也表示:“感谢大赛让孩子看到国内外同龄人的优秀,推动了两国友好交流。”正如大赛所传递的,这些在科技交流中结下友谊的青少年,终将成为延续中俄开放活力的新生力量,让科技与友谊的种子在东极大地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