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科技健康
    莼菜再次被发现,意味着什么?

    说起莼菜,黑龙江人可能感到陌生,以为那是南方特有的植物。殊不知,它也曾是黑龙江的乡土植物——1992年版的《黑龙江省植物志》曾有记载,之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近日,在黑龙江省再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这一新闻令人欣喜。时隔三十余年,莼菜再现黑龙江,勾起了“莼鲈之思”悠悠乡愁,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改善的印证。

    从濒危绝迹到悄然现身,野生莼菜的归来,无疑是生态保护成效的“切片”。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的莼菜产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黑龙江并非其典型分布区域。而此次发现的莼菜种群位于牡丹江流域某自然保护水域,覆盖面积达数十平方米,且长势良好。

    从水生植物生长环境来看,莼菜堪称“挑剔”的代表。它偏爱温暖、水质清澈、底土肥沃的池塘、湖泊或沼泽地,唯有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它才能生枝散叶。莼菜对环境的“挑剔”,恰似严苛的质检员,实时对水生环境进行检测。不仅是莼菜,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黑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点位较十年前增加近30%,其中水曲柳、红松等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同步恢复。

    野生生物种群从濒危到回归,于生态而言,是恢复健康的信号;于社会而言,是环保理念的提升。近年来,黑龙江省野生生物“回归”的消息不绝于耳。野生东北虎数量增加,“王者归来”;东方白鹳翱翔自然保护区,从曾经的寥寥几只发展到如今的群鸟翔集;野生鲟鳇鱼种群也得到有效恢复与保护。

    生态系统的改善不等于单一物种的重现,而是意味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修复。只有让河流持续清澈、让植被自然生长、让人与万物在共生中找到平衡,才能让每一次“回归”都成为生态链条上坚实的一环,让良性循环生生不息。

    从江南的“莼鲈之思”到龙江的“湿地之遇”,莼菜的故事跨越了时空。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生物循着自然的召唤回归,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增添更多色彩。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