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庆丰村的豆海奇迹:科技破局“二洼地”

    秋收时节,在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庆丰村的广袤土地上,三台收割机如巨舟破浪,在金色豆浪中轰鸣前行。满载大豆的运输车辆穿梭不息,扬起阵阵带着泥土与豆荚清香的烟尘。“测产结果一出,我们都踏实了!高产地块突破600斤。”龙江公社联合社理事长刘运红站在田埂上,声音穿透机器的喧嚣,笑容里带着欣慰与笃定。

    眼前这热火朝天、喜获丰收的动人场景,正是乐业镇积极实施土地流转、大力开展农业集约化经营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收割机马力全开

    “鸡肋地”的科技逆袭

    脚下的5600亩土地,曾是当地农户眼中的“鸡肋”。乐业镇镇长孙立东直言不讳:“庆丰村这块地,以前农民自己种,也就亩产300多斤,这还得是好年景。”这块地被称作“二洼地”,地势低洼、易遭水患,属于传统观念里的“二等往下”等级土地。

    今年4月,龙江公社联合社接下这块硬骨头,一场颠覆传统的“深耕革命”开启了洼地重生之路。深松机轰鸣着两次插入土地,尤其第二遍深松更是达到了35厘米,如同外科手术般精准地切开了僵硬的厚犁底层。“就为治这存水不保墒的老毛病。”刘运红指着脚下松软的土层说,今年机耕成本是比普通地高不少,但这钱花得值!

    豆苗初露,真正的精细战役才拉开帷幕。在龙江公社联合社种植的地块上,一套融合“天眼”与“人巡”的立体防御体系悄然运转。

    打开刘运红的手机,卫星遥感图清晰呈现所有地块状态:绿色是健康,红黄则警示病虫害发生,比例数值精确跳动。“这就像给每块田装了实时健康监测仪。”刘运红解释说,地面之上,经验丰富的巡田员每48小时必踏查一遍,看叶片是支棱还是耷拉,颜色有无异样,随手拔棵苗,根茎状况尽在眼底。

    病虫害从露头到蔓延仅需48小时,这是他们反复验证的“黄金防控窗口”。

    这份敏锐并非凭空而来。“地种得大,赌注也大。投入高,风险更高,”刘运红坦言,“不精通不行,大豆常见病害我们基本一眼能断。”今年,他们创新采用“杀菌剂+生物菌”组合拳防治根腐病,辅以矿源黄腐酸、氨基酸营养剂,织就一张生物与化学协同的防护网。植保无人机随时待命,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升空实施精准“飞防”打击。

    更令人瞩目的是豆田中几台灵巧的智能除草机器人。它们游弋在幼苗之间,所到之处,杂草灰飞烟灭,幼苗毫发无损,甚至能智能完成间苗。“除草率高、不伤苗,方便极了!”

    刘运红展示田里的大豆

    土地流转的多赢账本

    庆丰村的田野上,集约化力量重塑着农耕图景。龙江公社联合社仅凭一个七八人的核心作业组,通过大农机作业高效管理着数千亩豆田。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传统小农户的人力密集型劳作。

    “以前自己种,一亩地辛辛苦苦也就挣两三百块,年景不好还得倒贴。”孙立东给农户算了一笔明白账:一户平均十来亩地,年收入仅三五千元,日日拴在田里。如今土地流转给龙江公社联合社,农民拿了租金,还能安心外出打工,两份收入,旱涝保收,比过去强太多!土地释放的劳动力,正悄然改变着村庄的经济生态。

    集约化经营带来的抗风险能力更是肉眼可见。庆丰村地势低洼,内涝曾是悬在农户头上的利剑。龙江公社联合社采用的大垄双行密植模式,中间深松35厘米形成天然“导流沟”,巧妙化解了积水难题。“今年一点没涝着!”刘运红语气自豪。而以往农户各自为战的小垄种植,遭遇内涝只能望天兴叹。

    夕阳为庆丰村广袤田野镀上暖金,收割接近尾声,而刘运红的视线已投向下一季。在她看来,丰收的句号恰恰是新一轮希望的起点。“种地得有全年计划,地块这么大,不提前整地,开春准抓瞎。”秋整地,是她心中不可逾越的铁律。

    “秋整过的地,土壤结构完整,冬天积雪慢慢滋润,墒情均匀得像尺子量过似的。”刘运红抓起一把黝黑的泥土。“开春播种,出苗率比春整地至少高出两成!”刘运红介绍,今年春天因接手地块晚被迫春整地,但今秋一定要完成整地,为明年秋收打下更好基础。

    龙江公社联合社自有化肥厂和土壤数据平台是她的底气。“农民习惯撒复合肥,我们是测土配方,缺啥补啥。秋整时还要专门取土测肥,定制有机菌和有机质投入方案,把地真正‘养’起来。”刘运红说。

    黄豆装车

    从单产提升到产业跃升

    如今,庆丰村的豆田已被冠以“哈尔滨市松北区庆丰村龙江公社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基地”的名称。龙江公社联合社的示范效应正在释放“涟漪”。

    孙立东透露,镇里正积极谋划,计划组织各村农户观摩座谈,“现身说法讲经验,实实在在算收益”,引导农户自愿流转剩余土地。“全镇12个村,大部分地还在散户手里。小合作社规模小,农机和抗风险能力弱,急需龙江公社联合社这样的大户带动。”未来的乐业镇,种植结构将更趋优化——洼地或改水田,优势地块选最优品种。

    刘运红的目光则投向更远方。她计划引入黑大豆品种,结合智能除草机器人技术,打造高端纯绿色农产品。对于刚结束的丰收季,她直言仍有提升空间:秋整地缺席、黄豆化控时机把握不准导致倒伏、新种衣剂未能及时试用……这些遗憾清单,已是明年科技种豆的攻关方向。

    “大豆品质确实顶呱呱,粒大饱满没虫眼!”看着金灿灿的豆粒装入运粮车,孙立东赞不绝口。更令他欣喜的是集约化种植带来的附加效应,秸秆被打包清运,为2025年松北区全域禁烧打下基础;未来镇里还筹划发展粮食深加工,如玉米加工酒精饲料,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土地流转,让分散的土地得以集中;集约化经营,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如今,乐业镇这片土地正焕发新的生机与希望。

    记者 韩丽平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