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鲜皮(资料片)。

加工中药材。

采摘刺五加叶(资料片)。

沙棘果丰收。

为中药材除草(资料片)。

今年小龙虾长势良好(资料片)。
□文/摄 本报记者 赵宇清
在万物收获之时,七台河农业经济奏响了丰收的凯歌。前三季度,七台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累计达到37.9亿元,可比增幅达5.8%,稳居全省第一。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七台河市种植业与畜牧业两大领域齐头并进、多业共同发力的成果。
A
作物产量稳中向好
面对局部干旱天气的挑战,今年七台河市种植业依然表现出色,获得了优异成绩。经济作物全面发力,前三季度经济产值累计达到17.2亿元,产值可比价增速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在经济作物中,今年中药材产业异军突起,以刺五加、人参、黄芪、桔梗、防风为主的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龙参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是勃利县中草药种植大户,今年种植中草药3.88万亩,涵盖刺五加、苍珠、白鲜皮、黄芩、射干、人参等15个品种。公司总经理王才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中药材订单是1500吨,今年订单已经达到了2000吨。除种植中草药外,公司还开发了中药饮片、养生枕、刺五加茶、足浴包等产品,今年仅这些产品的销售额就已达到3000万元。目前,公司还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准备运用高校的科技成果开发更多中药产品。
勃利县软枣猕猴桃栽植示范园在开发经济作物种植方面作出了新的尝试。经营这家示范园的维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维峰说,软枣猕猴桃种植5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持续20年至30年。园中的软枣猕猴桃是2020年开始种植的,已进入盛果期,亩产近1500公斤。公司除了销售鲜果,还用软枣猕猴桃开发了果汁、果酒、茶饮等产品,今年又用它开发了面膜等护肤产品,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
今年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部分村屯出现旱情,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运用科技手段沉着应对,组织专家下沉500余人次,采取“一喷多促”、人工降雨等措施,最大限度消除了灾情带来的影响。除东部半山区的个别村屯以外,其他地区粮食产量均达到历史高点,全市实现了“受灾之年不减产、稳产保供不松劲”的目标,为全年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B
林业经济多点开花
前三季度,七台河市林业产值累计达到 2.56亿元,产值可比价增幅 5.2%。
在野生山产品采集方面,林草部门积极推动科学化采集方式,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提升了采摘效率,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前三季度采集山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10.3%。
10月,龙山林场的2000多亩沙棘果进入了采摘季。沙棘果压满枝头,工人穿梭林间,用电剪刀将挂满沙棘果的枝干小心剪下放入筐中。沙棘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龙山林场生产场长邱翔羽告诉记者,龙山林场采摘沙棘果雇用的大多是附近的农民,每年帮助林场采摘各种山货已经成了他们的固定增收项目。沙棘果每天可采摘2吨左右,收益非常可观。
同时进入丰收期的还有七台河市的20万亩红松果林。红松果成熟周期长、经济价值高,因此大家将红松誉为“增收树”。采摘工人赵宝喜说:“我们每天早上5点就来山上干活,一天一个人就能挣800多元钱!”大六林场红松果林承包户杨德平的话语里也透着喜悦:“今年大一些的松塔可以卖到7元钱,估计今年能赚回几百万元!”
据了解,今年七台河市红松林种植面积23万亩,结果面积20万亩,红松果产量约3000吨,产值达1.8亿元。
C
畜禽养殖量质齐升
一、二、三季度七台河市主要畜禽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畜牧业产值可比价增速分别实现5%、4.5%、4.5%的增长。七台河市肉牛出栏量同比增长1.78%,生猪、羊出栏量同比分别增长4.64%、4.61%,活禽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23.25%,肉蛋奶总产量同比提升8.21%。
七台河市牧良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宝最近正在忙于招人,扩大生产规模。今年这家企业因为6月建成了饲料配套混合站,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因为营养配比得当,母猪产子量也增加了5000头。去年该企业出栏生猪1.8万头,而今年前三季度就已出栏生猪2.3万头。明年,企业还将投用原种育种场和专业育肥场,到时生猪存栏量将实现翻倍。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森林食品集团已在七台河深耕25年,形成了从种鸡孵化到肉鸡养殖、再到屠宰加工的产业链条。大森林集团董事长袁振平告诉记者,去年集团出栏肉鸡2000万只,今年出栏肉鸡可达2500万只,每个月仅出口俄罗斯的肉鸡就达千余吨。由于鸡肉是制作宠物饲料的主要原料,集团还将通过生产宠物饲料的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新增的宠物饲料生产线将于12月投产。
D
渔业经济提速显著
今年七台河市依托冷水资源优势,以特色养殖为突破、项目建设为支撑、产业融合为路径,使渔业生产增速显著。截至三季度末,七台河市水产品总产量同比增长12.64%,产值可比价增速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七台河市充分发挥桃山湖、汪清湖等天然水域优势,以“春育、夏放、秋捞、冬捕”四季生产模式,保障渔业全年稳定产出。今年一季度,七台河市通过提早投放鱼苗、加强水温调控等方式,使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185吨,同比增长18%,为全年生产奠定基础。二季度七台河市聚焦池塘名优品种养殖,推广鲤、鲫、鲢、鳙等高效品种,产量攀升至1368吨,同比增长7.38%。进入三季度后,七台河市依托大水面养殖优势,加大花白鲢、草鱼等常规鱼类捕捞力度,并推广冷水鱼秋季育肥技术,使得前三季度产量超过去年全年产量,达到8485吨,同比增长12.64%。
值得一提的是,七台河小龙虾养殖今年实现了从“粗放养殖”到“精养扩能”的跨越。勃利县黑鱼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核心载体,引入“稻虾共作”生态模式,实现小龙虾亩产80公斤,总产量21.6吨,产值突破160万元,亩均增收可达2200元。
黑鱼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宪昌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成功申请到了黑龙江省水产苗种繁育基地提档升级项目,准备建设4栋大棚,用于小龙虾留种育苗,计划以此带动更多农民通过养殖小龙虾实现增收致富。
小龙虾养殖基地就在黑龙湖旁,抬头可以望见远山,低头可以欣赏红莲,一草一木皆是风景。运用景观优势,黑鱼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了“立体种养+休闲旅游”融合经营模式,基地除养殖小龙虾外,还种植水稻玉米,养殖生猪,建设了餐厅和民宿,今年基地已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合作社也因此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向“三产融合”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