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 赵一诺 摄/本报记者 李鹏举
在10月23日举办的2025中国计算机大会上,南京大学教授王晓亮在分享其“推理网络与产业创新:技术前沿与实践探索”的见解时,为黑龙江省把握人工智能新机遇指明了路径。他认为,黑龙江可以充分发挥在计算基础设施与系统优化科研上的深厚积淀,并拥抱远程协作的新兴模式,在全球方兴未艾的推理网络与产业创新浪潮中抢占一席之地。
王晓亮组织论坛汇聚了华为、字节、腾讯等大厂,以及PPIO、张量跃迁等初创公司,从产业全景图分析入手,阐释了当前人工智能“全栈优化”的趋势,涵盖了从计算训练、推理到存储加速的完整技术链条。王晓亮表示,这一趋势与黑龙江高校的科研优势高度契合,“以哈工大、哈工程为例,其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等领域的硬核研究工作,正是支撑推理网络等前沿产业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关键一环。”
谈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具体赋能龙江发展,王晓亮提出了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强化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研究与转化。“诸如AI驱动的自动化技术,能大幅削减对传统人力的需求,推动我省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升级,提升效率。” 另一方面,王晓亮格外看重“柔性引智”这一创新路径。他以新兴公司“张量跃迁”为例,“其黑龙江籍核心团队专注大模型弹性扩展和存储加速技术,利用快速迭代的软件技术突破产业瓶颈。这证明,通过远程协作,黑龙江完全可以整合高端智力,攻克关键技术。”
对于如何更好地汇聚和利用智力资源,王晓亮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远程工作与协同开发模式正在重塑创新生态。“将本地的基础设施科研优势与全球化的柔性引智模式相结合,正是龙江在推理网络与产业创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点。黑龙江可凭借其在系统架构等底层技术方面的科研声誉,吸引拔尖人才以灵活方式参与本地项目,服务龙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