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韩铠合 记者刘楠 李民峰)近日,记者从大庆油田公司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获悉,油田化学驱后和三类油层年产量于10月10日首次跨越100万吨大关,标志着大庆油田在两类油层提高采收率工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对于开发建设60多年的大庆油田而言,主力油层普遍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寻找新的储量接替关乎生存与发展。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油田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研发生产基地。但化学驱后,地下仍蕴藏剩余油,饱和度低且高度零散,国内外研究尚处空白。三类油层是指有效厚度小于一米、有效渗透率小于100毫达西的油层,与一、二类油层相比,储层厚度更薄、砂体规模更小、黏土含量更高,效益开发难度极大。
“在以往的认知里,地层深处那些经过传统水驱、化学驱后的油藏和先天条件薄弱的三类油层,就像一块被反复清洗的、结构复杂的海绵,虽然仍有大量油滴隐匿在微小尺度的孔喉之中,却难以动用,被视为‘沉睡的宝藏’。”大庆油田公司提高采收率项目经理部经理叶鹏说,“从‘沉睡’油藏采出百万吨原油,不仅意味着新增的可观产量,更为老油田极限开发探索出新的路径。”
基于这种认识,大庆油田于2022年成立提高采收率工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从技术探索到规模见效,从单点突破到整体推进,化学驱后和三类油层年产量逐年攀升。其间,聚焦化学驱后“三清三定”、三类油层“四清四定”目标,大庆长垣建立8种全生命周期井网演化模式,明确各区块的开发次序与规模,建立全过程开发跟踪调整技术和调控方法,完成所有区块定量评价,实现平面到块、纵向到段。目前,聚驱后进入工业化扩大试验,三类油层率先实现工业化推广,常规体系提高采收率分别达到12个和15个百分点,化学驱后和三类油层已成为油田“三次采油”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