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田间“打擂” 看禾选种

    绥化市北林区良种繁育基地。

    示范基地田收割。

    玉米示范基地。

    玉米鉴评现场。

    □文/摄 陈虹池 本报记者 宋晨曦

    金秋,龙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与喜悦。在尚志市,农户柏明花扒开饱满的豆荚,看着圆润的豆粒,兴奋得眼角笑出了细纹;在五常市,农民忙于割稻的背影里,专家们穿插其间查看稻穗的结实率;黑龙江益农种业的玉米示范田边,种植大户围着刚掰下的玉米棒,讨论着籽粒的饱满度……近日,记者走进省内多个“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在田间地头见证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品种选秀”,探寻良种如何为龙江粮仓注入强劲动能。

    稻浪问“优” 现场鉴评赛出“好味道”

    在五常市乔府大院的水稻专家育种示范基地,金黄的稻穗低垂,空气中弥漫着醇厚的稻香。专家和农技人员穿梭在整齐划一的田垄间,时而俯身察看稻穗饱满度,时而记录数据。

    “产量高不算真本事,又高产又好吃,才能让粮食卖上好价钱,这才是我们在中国优质大米产区建立示范区的意义所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闫平一边指导工作人员采样,一边对记者强调“优中选优”的理念。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收割采样的水稻在专用小型脱粒机上进行脱粒,分类装袋。

    记者看到,刚刚完成脱粒的76个水稻品种样本正等待最终的测产与品质分析。闫平说:“我们要重点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南部种植、优质高产、口感评价好、有望大面积推广的品种。”

    在绥化市北林区盛昌种业良种繁育基地,同样是一番火热景象。作为第二积温带水稻品种的专场,72个品种在示范田中同台竞技。“我种水稻十多年了,每年都来基地看品种表现。”秦家镇民安村种植户李申蹲在田埂边,仔细比较着不同品种的稻穗,“去年种的‘绥粳18’,一垧地打了18000斤,米质还好,卖了个好价钱,今年来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品种。”他说。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敬国告诉记者:“这些展示品种都表现出非常好的长势,分蘖多、穗子大、抗倒伏、抗病性强、结实率也高。希望通过展示,能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品种优势和栽培要点。”

    这种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正是一座连接实验室与广袤田野的桥梁。9月16日,在莲江口种子公司科技园区举办的第三、四积温带水稻现场观摩交流会上,经过专家鉴评组的严格筛选,“龙粳3048”“绥粳139”“齐粳22”等21个优质水稻品种从142个参试品种中脱颖而出,被正式推介给广大农户。这些品种以其熟期适宜、抗病抗倒、丰产性好的综合优势,即将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广袤稻田里扎根生长。

    玉米论“健” 密植抗逆考验“硬实力”

    相较于水稻田间的细致品评,玉米鉴评现场则更多了几分对“体魄”与“耐力”的考验。

    在嫩江市黑龙江第三、四积温带玉米专家育种示范核心基地,连片的玉米植株挺拔健壮,饱满的果穗垂挂茎秆。专家们深入“青纱帐”,重点察看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病虫害情况以及果穗的均匀度和结实率。

    “看这秆子,多壮实!穗位整齐,苞叶包裹严实,是个好苗子。”一位专家拨开叶片,仔细检查着玉米茎秆的基部,并向周围的观摩人员解释,“抗倒性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尤其在秋季风雨多的条件下。”旁边的技术人员则忙着测量株高、穗位高,记录着不同品种的田间表现。

    记者发现,不同品种的玉米在株型、穗型上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品种果穗硕大,籽粒排列紧密;有的则茎秆坚韧,显示出良好的抗风能力。这些直观的对比,正是示范基地存在的价值——让每一个品种在最公平的“赛场”上,毫无保留地展现其产量潜力、抗逆特性和适应性。

    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根据《2025年全省农作物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实施方案》,玉米示范基地的建设覆盖了第一至第四积温带,展示品种种植方式因地制宜,示范品种按照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和大垄密植模式对比种植。这意味着,在这里胜出的品种,不仅要单打独斗能力强,更要能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需求,其“硬实力”经受的是全方位的考验。

    豆荚藏“金” 标杆品种引领产业升级

    在尚志市的大豆专家育种示范基地,豆田已是一片金黄。农户柏明花在示范基地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种植的“黑农321”,脸上洋溢着喜悦:“去年看过这个品种的优势才决定种的。一对比就知道专家优选的品种太好了!长得高,结荚多,产量高,抗倒伏,豆粒还大!”她现场剥开豆荚,饱满的豆粒几乎要蹦出来,“估计一亩地能产六七百斤以上,明年还打算继续种!”

    不远处,尚志市万发村农户王玉德被一个豆荚略显黑色的品种深深吸引。“‘黑农531’这个品种非常好,不倒秧,豆荚饱满、整齐,明年想大面积种植。”他告诉记者,今天来就是想咨询专家,这个品种适不适合他家附近的地块。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大豆育种室主任周长军介绍,“黑农531”不仅是农民口中的好种子,更是业界公认的“标杆品种”。它高油、高产、耐盐碱、抗重茬、抗倒伏,尤其在胞囊线虫病重病区与盐碱地表现突出,近3年累计推广面积超800万亩,实实在在助力了黑龙江大豆产能的提升。

    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从2021年首批10个基地启动,到2025年覆盖9地市、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6+16”网络体系全面建成,黑龙江省的专家育种示范基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22个基地共展示农作物品种1570个(次),示范品种145个(次)。这个体系,远不只是田间的科研数据。它是以“五统一”管理打造的最公平“赛场”,是良种良法配套的“推广站”,更是服务农民“看禾选种”的“展示窗”。它有效破解了农民选种难、怕风险的痛点,让良种推广驶入“快车道”,让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