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山葡萄熟了酿新酒

    诱人的山葡萄。

    农民正在采摘山葡萄。

    □文/摄 本报记者 宋晨曦

    金秋时节,正值山葡萄成熟采摘的黄金期。在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镇新富村,种植山葡萄的山坡上,清新的空气裹挟着淡淡的果香扑面而来。这漫山遍野的山葡萄,就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晋成员——七台河山葡萄酒的原材料。

    每颗葡萄表面都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酵素。与常见的葡萄相比,这里的山葡萄颗粒虽小,却颗颗饱满紧实,捏在手中能感受到果肉的充盈。黑龙江省淇裕朗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庆英指着这片山坡,向记者讲述:“好的山葡萄对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当时一眼就相中了这里。你看这山、这水、这空气,没有一点污染,才能种出这么优质的山葡萄。”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群山环绕,溪水潺潺,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山葡萄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充足的光照让葡萄积累了丰富的糖分,纯净的山泉灌溉保证了葡萄的天然口感,昼夜温差则让葡萄的风味更加浓郁。

    生产加工基地里,几十名当地农民正分散在葡萄园的各个角落,熟练地采摘着葡萄。他们的手指在葡萄藤间灵活穿梭,将成熟的葡萄串小心翼翼地剪下,放入身旁的筐中。

    “每天能挣100块钱,离家还近,既能照顾家里,又能为家乡的葡萄酒生产出份力,咱心里高兴!”正在采摘的张大婶笑着说,脸上满是自豪,“现在家乡的葡萄酒出名了,知道这好酒里有自己摘的葡萄,觉得特别有意义。”

    葡萄园不远处就是加工厂,浓郁的葡萄酒香扑面而来。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处理刚采摘下来的新鲜葡萄。一箱箱葡萄被倒进“葡萄脱粒机”,葡萄果肉被碾压后输送到大容量发酵罐中,葡萄秆、葡萄梗则被自动分离出来,整个过程半自动化操作,既保证了效率,又避免了人工接触带来的污染。

    走进灌装车间,酒香味愈发浓郁。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生产线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瓶瓶封装好的山葡萄酒从生产线上缓缓送出,瓶身上“七台河山葡萄酒”的字样格外醒目。公司董事长感慨:“做农业类企业难,做山葡萄酒更是难。这十多年来,同类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压力大,人工成本逐年升高,而且山葡萄的生长全靠天,一场自然灾害就可能影响全年的收成。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初心——保证品质。从原料采摘到加工生产,不敢有丝毫马虎。”

    如今,这份坚持终于有了回报。随着“七台河山葡萄酒”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企业的订单越来越多,销售市场覆盖了全国各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七台河山葡萄酒,企业负责人带着产品走南闯北参加展销会。

    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徐彤说:“近年来,七台河市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深化‘三品一标’行动,就是要挖掘像山葡萄酒这样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七台河山葡萄酒’的成功,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打响了七台河寒地黑土特色农产品的名气。目前,全市已有5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培育更多特色品牌,让七台河的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