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科学试验破旧题 大豆丰收藏新意

    大豆丰收啦。

    □文/张红阳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摄/张国强

    “嗡嗡嗡——”金秋的北大荒,田畴间尽是一片热闹繁忙景象。北大荒集团嫩江农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田里的大豆正被采收,豆荚炸开的脆响混着机器声,满是裹着豆香的“烟火气”。

    走进第七管理区的试验田,649.5亩大豆晃着沉甸甸的枝秆,收割机前臂一伸,割刀“唰”地划过,豆秆顺势倒向输送链,没一会儿,金黄的豆粒就顺着管道涌进粮箱。

    “这试验田豆子产量差不了,我这跑一条线,粮箱就堆得冒了尖!”农机驾驶员李师傅握着操作杆,额角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他腾出一只手胡乱抹了把汗水,目光始终锁在粮箱的刻度上。

    李师傅说的这片试验田,是今年“一园两带三区”2.17万亩科技示范带的“核心单元”,从春耕播种起就处处透着“新”意,不仅引进适配当地的优质大豆品种,还集成应用了数字农业变量施肥、重茬大豆障碍消减等前沿技术。

    望着眼前收割机穿梭、豆粒满仓的忙碌场景,嫩江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周德建长长舒了口气:“作为全场‘试验窗口’,这里年初布局50项试验、200余个处理方案,今年农场29.6万亩大豆中30%是早熟品种,这些大豆已经成了‘尖子生’。”

    “往年种豆,就怕品种不对路、重茬减产量!”嫩江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崔兴华踩着田垄走过来,鞋面上沾着湿土,他弯腰捡起一个掉落的豆荚,捏开看了看粒儿,嘴角带笑:“今年试验田就盯这些‘痛点’,选早熟品种、试专研技术、搞精准管理。现在收获已经超过了预期,同地块产量较往年明显提升11.1%,这对全场大豆提质增产和早熟品种推广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快看,远处那片地也热火朝天!”顺着崔兴华手指的方向望去,多台收割机在金色豆海里移动,与这边的忙碌连成一片。“那是九尖线、前嫩线两条示范带,总长21公里、覆盖1.1万多亩,还辐射六至九管理区9075亩。水肥一体化、黑土保护这些技术,连玉米、矮高粱的高标准种植都推广进去了!往年‘试验田管试验’,今年就是要让好技术进‘寻常大田’!”

    当秋风再一次拂过豆田,收割机的轰鸣在田野间回荡,时而与远处田垄的机器声遥遥呼应。一颗颗“新”豆子稳稳归仓,一个个“旧”难题被破解,科技给这片田野注满了新活力,连同一股股丰收的喜气,顺着垄间的纹路,悄悄往望不到边的田野蔓延而去……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