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怀宇
绥芬河市民政局以做实龙江“党有嘱托·民政牵挂—救在身边”品牌为引领,通过统筹资源、增强功能、提升能力,为困难群体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将社会救助工作从传统的物质帮扶升华为“物质+服务+发展”的多元赋能模式。
通过建立困难群众“大走访、大排查、大救助”常态化帮扶机制,以科学化、精细化的需求评估为基础,实现救助资源精准投放。整合各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个人救助资源,将救助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提高救助效率,让每一份资源都能精准对接群众所需。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机构,构建覆盖广泛的服务网络,创新推出“爱在社工坊”结对帮扶项目,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采用“一对一”“多对一”“团体式”等多样化帮扶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资金资助、心理疏导、上门服务等综合性救助。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场,惠及困难群众400余人次。同时,开展就业辅导和亲子关系调适等服务,助力困难家庭实现社会功能恢复。年初以来,以个案、小组、社区、志愿服务、行政协作等不同方式开展服务工作,受益人数达860人次。
为低保老年人、特困人员、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已成功为2名低收入老年人安装生命体征感知仪,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并预警。联合敬老院、谷盈社区为低收入家庭空巢老人开展助餐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整合共青团、社工站、新兴社区等资源,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伙伴领航站”假期托管及课业辅导班,设置多样化课程,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2025年1-8月,慈善力量共接收捐赠资金和物资238.73万元,发放14万元资金及价值21.81万元物资。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多元捐赠形式,与政府救助形成合力,有效拓宽救助资源渠道,构建政府主导、慈善协同、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救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