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齐车准备出口利比里亚的矿石车。本报记者 孙昊摄
□路久宽 刘廷禄 本报记者 孙昊
金秋时节,在中车齐车公司厂房里,一条条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出口利比里亚的矿石车,机器的轰鸣声与现场的焊接声相互交织,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该矿石车作为中车齐车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产品,首次出口非洲国家。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重、中车齐车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七年来,齐齐哈尔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焦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全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量质齐升,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挺起国之脊梁,锻铸国之重器
坚持国家所需、市场所要、企业所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争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中国一重矢志不移的价值追求。近一年来,中国一重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先后攻克700T级钢锭均质化制造、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器控制系统、短流程无头轧制生产线高速飞剪设备等25项关键技术,累计开发出高碳马氏体支承辊等9项新产品。向新而行,向质发力,中国一重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核电装备、清洁能源、重型装备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国之重器”筑牢制造强国根基。
今年8月,齐齐哈尔市会同省工信厅、省铸造协会共同举办黑龙江省绿色铸锻造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密切与国家和省级铸造行业协会联系,深化省内外铸造行业交流,努力打造服务全省、辐射东北地区的铸锻造产业基地。该市持续提升以重型部件加工、高端铸件制造为重点的本地配套能力,国恃重工设备升级改造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专用铸件项目达产后,年产高档数控机床专用铸件2万吨,铸件单件生产能力达到80吨以上,填补15吨以上大型铸件配套能力空白。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精益制造新模式
日前,中车齐车公司获得由全球矿业领军企业力拓公司颁发的“本地合作卓越奖”,对齐车公司在装备供应、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双方携手合作近20年来,齐车公司已累计向力拓公司出口各类铁路货车7600余辆。
近年来,齐车公司拓市场、练内功、促生产,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经营形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该公司新的批量矿石车延续项目已经开产,将采用先进技术与工艺,确保产品高性能、高质量交付。在外抓市场的同时,该公司强化运营效率和管理效能的提升。在国铁货车生产过程中,通过创新制造工艺,对焊接产线设备进行智能化更新升级,采用柔性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焊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协同协作冲突、人员操作技术波动等一系列难题,生产效率提升15%,焊接合格率提升至98.5%,返工率降低至1%以下,形成了具有铁路货车行业特色的精益制造新模式。
齐齐哈尔市持续推动中国一重、中车齐车等龙头企业实施新型技术改造,齐二机床技术中心实验室项目、中车齐车基于黏着的铁路货车制动性能试验台技术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全市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一重材料核电锻件制造厂、中车齐车冲压分厂入选今年黑龙江省数字化车间名单;中国一重、中车齐车、齐重数控等企业的6个产品入选今年黑龙江省首台(套)产品名单。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0.005毫米在人们眼中可能微不足道,但在我国机床行业中,为了将机床极限加工精度再提高0.005毫米,企业研发人员用了整整3年时间。8月22日,TK系列第五代落地铣镗床在通用技术齐二机床成功问世,极限加工精度由过去的0.012毫米提升到0.007毫米,在技术成熟度、可靠性、智能化等多个领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标准建设哈大齐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齐齐哈尔片区为统领,以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为重点,全市深入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中国一重等龙头企业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中国一重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极限制造纪录;齐二机床完成大型地轨式碳纤维龙门自动铺带机研发任务,实现该装备的国产化替代;齐重数控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超重型数控卧式车床,满足第三代核电转子高精度加工需求,解决了高精设备“卡脖子”问题。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齐齐哈尔市沿着总书记擘画指引的道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