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龙江森工东京城局公司桦树经营所的水蛭养殖基地里,“丰收准备”呈现出别样景象——技术人员穿梭其间,忙着核查水蛭种群数量、监测水质、优化栖息环境,一系列“养护”工作有条不紊。为推动明年产值提升,经营所主动按下水蛭采收“暂停键”,以生态养殖“错峰布局”,为特色产业长效发展积蓄动能。
查看水蛭生长情况
作为实施“一场一品”战略的重点项目,桦树经营所水蛭养殖基地充分依托18公顷天然湿地资源,精心打造原生态养殖样板。今年4月初,基地精准投放100斤优质水蛭种苗,秉持“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理念,经过数月生态培育,6月首批采收便收获商品水蛭18余斤,实现产值4万余元,直接带动参与养殖的职工人均增收超3000元。
“基地水源清澈、植被丰茂,野生养殖的水蛭全程不投喂饲料、不喷洒药剂,单靠湿地天然微生物就能自然生长繁殖。”基地技术骨干李志友介绍说,得益于原生态养殖环境,这里养殖的水蛭所含的水蛭素十分稳定,在活血化瘀、抗血栓类医药市场中口碑良好,销路始终稳定畅通。
“水蛭养殖”示范基地
9月本是第二批水蛭的采收窗口期,经营所却选择“见好就收”,主动为来年养殖“让路”。“今年暂不采收,是为水蛭种群留出充足繁育空间,按照当前生长态势,明年产量有望实现翻倍。”经营所负责人表示,生态养殖不能步入“急功近利”的误区,需聚焦长期可持续的产量与品质提升,而养殖模式从“粗放采收”向“精细化培育”转型,才是实现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
水蛭生长情况良好
“慢养”亦是“高效”。目前,桦树经营所已探索形成“野生观察—规模养殖—错峰规划”的成熟发展路径。为让职工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经营所不仅免费开展技术培训,还搭建起统一销售渠道,彻底打消职工“缺技术、愁销路”的双重顾虑。“以前守着林子赚辛苦钱,现在养水蛭既能保护湿地,又能多增收,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职工们的话语里满是期待。
张斌 记者 马一梅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