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创新驱动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孙浩进

    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也可以成为创新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既包括新产业的培育成长,也包括传统产业的变革优化,属于“新旧并立”、有机联系的综合型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以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焕新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传统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传统产业体量最大、产业门类最多,基础性、支撑性强。以先进技术赋能规模最大、根基深厚的传统产业,能够覆盖最广泛的物质技术基础,直接关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局。将创新性、关联性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能够推动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实现优化组合及跃升,使更多传统产业突破旧业态的束缚,带动国民经济中更广泛的产业创新“质变”。

    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根基深厚,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覆盖面广,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的活力、潜力有限,制约着龙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此,亟待通过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推陈出新的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地改造提升“老字号”,打通制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堵点卡点,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乘数”效应,让传统产业成为龙江创新驱动的新动能、新活力。

    注重立与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以先进技术赋能龙江传统产业,要做到先立后破,把握好立与破的对立统一,兼顾当前与长远,注重立与破的系统性、协同性。

    在先进技术带来的新动能尚未形成前,不宜操之过急地破,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导致的技术体系断层。但若“只立不破”,则旧弊难去,该立的最终也难以立起来。因此,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敢于对标高标准,创造性地建立“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创意设计+”“先进标准+”,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试错容错的机制、推广应用的规制,实施战略性重大工程、支撑性重点项目、突破性政策举措,加快传统业态的“质变”。

    在推动以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破”上,须把握好时度效,在“立”后紧跟,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彻底地破,打破传统技术范式路径的束缚,淘汰落后的产业规制和产业生态,做好为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去负担的“减法”,拆除阻碍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篱笆墙”,腾出转型升级的更大空间,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以先进技术赋能龙江传统产业,要做到因地制宜,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立足本地区的现实条件、比较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龙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注重扬长避短,形成特色化赋能的振兴发展之路。

    要立足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摸清“家底”、盘活要素,降低“沉没”成本,实现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在龙江具有厚重基础的“国之重器”行业,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重塑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带布局建设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技术孵化集聚区、推广应用先导区,因地制宜地根植实用、适用、致用的先进技术。

    应立足传统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实施与龙江现有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创新生态相契合的政策举措,推出加快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新机制、新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升以先进技术赋能龙江传统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实效。

    做到分类推进差异化发展

    以先进技术赋能龙江传统产业,要做到分类推进,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既遵循产业创新的一般规律,又立足各具体产业的特殊性。不能陷入“高水平重复”“千篇一律”,而是要分类推进,探索走好差异化之路。

    以数字技术、良种技术、物联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赋能传统农业,发展数字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为传统工业“加载”创意加工、智能加工、精密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给传统服务业“配置”信息化服务、智能服务、创意设计等,发展“云商圈”“云课堂”创意文旅、智能康养、智能物流等,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为“夕阳”产业植入创意设计、三维打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先进技术,以创意化、自动化、绿色化改造落后的产业形态,推动产业模式重焕新生。

    根据各产业门类的特征,分类施策、按规律办事,提升先进技术赋能龙江传统产业的针对性、精准性,实现合理分工、有序推进,构建具有龙江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