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这两个月收获挺不错吧!”“多亏了勇哥帮忙,我正准备带着大家去阿木尔再待一个月,采些塔子。”9月10日,大兴安岭地区盘古站的站台上,6245次列车长孙勇一边组织乘客上下车,一边和来自云南省的傈僳族小伙子熊中飞热情地打招呼。
列车长与采山客们聊着天
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客运段担当的“兴安北极号”6245/6246次公益性慢火车,往返于加格达奇与古莲之间,是通往大兴安岭最北端古莲站的唯一旅客列车,也是采山客深入林区小站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年七月至八月,大兴安岭的蓝莓、红豆、榛蘑等山货相继成熟,吸引大批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采山客前来采收。借助大自然的馈赠,他们每人都能为家庭增加一两万元的收入。这列公益性慢火车逐渐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采山专列”,成为连接深山与外界的重要桥梁。
列车长孙勇回忆道,7月中旬,他注意到身穿傈僳族服饰的熊中飞及其同乡们在加格达奇站登上了6245次列车。火车启动后,孙勇主动前往他们所在的6号车厢进行交流。起初,由于语言障碍,沟通略显困难,但听到“采山”二字,孙勇立刻领会了他们的来意。经过进一步询问,得知这14人均是首次前来采山。
了解到熊中飞有语言障碍、山路不熟、镇上住宿紧张等问题,孙勇主动帮忙联系了盘古镇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李栋全,为这些外省的采山客们找到了可短期租住的农家院,规划好上山采摘的路线和下山后的收购点,还联系当地人给带路,防止他们在山里迷路。
采山客们进山采摘
“第一次在盘古采红豆,7.3元一斤,那天我采了60斤,赚了将近500元,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在列车长和村民的帮助下,熊中飞与同乡们的采山工作越来越熟练。
“这蘑菇看起来真不错,怎么卖?”“这红豆确实挺好,给我来点!”来到4号车厢内,各式各样的大兴安岭特产摆满了茶桌,旅客们不时上前询价。“近两年,外地采山客日益增多,于是我们在列车上设立了一个‘山货超市’。”孙勇说。在相邻的5号车厢里,齐铁公安处民警吴光明正进行安全讲座,向采山客详细讲解注意事项:“第一次进山要沿途做好标记”,“要经常互相喊话,别只顾低头干活,以防走散”……同时,列车还专门设有山货大件存放处,准备了编织袋、铁丝、充电宝等应急物品,为采山客提供方便。
“蓝莓红豆遍地金,蘑菇一采一麻袋。”来自贵州的采山客刘文忠已是第7次踏足大兴安岭,从初入行的学徒逐步成长为经验丰富的带队人。今年,他从3人小队变成了8人中队。“七年前首次抵达加格达奇时,车长得知我来采山,便推荐我去盘古、阿木尔附近一探究竟,没想到一去便是7年。”虽然路途遥远且艰辛,但大兴安岭丰富的物产和可观的收益,吸引着刘文忠年复一年地重返这片浩瀚林海。
列车长与采山客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如今,在越来越多采山客的推动下,林区经济愈发繁荣。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塔河、阿木尔、盘古等地已构建起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采山客们无需再背着采摘桶四处寻找买家,只需在上山前谈妥价格,下山付给收购商。新鲜果品直送冷库,等待后续加工销售,采山客也能更快获得收入。
这列穿梭于林海深处的“采山专列”,不仅畅通了山货出山的“最初一公里”,更成为连接城乡、融通产销的坚实纽带。越来越多像熊中飞这样的采山客,借助它深入以往人迹罕至的林区小站,在茫茫大山中探寻机遇。列车车厢也逐渐演变为信息汇聚、经验交流的移动平台,哪里货源丰富、哪个品种价格优,大家一路上互通有无、相互照应。“采山专列”所承载的不再仅仅是出行与货物,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
进入九月,蓝莓和红豆的采收工作即将落幕,而红松塔的采摘季节也随之迅速到来。熊中飞及其采山团队将再次搭乘6245次公益性慢火车,沿着铁路一站站追寻大山的慷慨馈赠。从最低仅需四元到十几元不等的车票,不仅承载着熊中飞等采山客深入森林的旅程,更引领他们踏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
通讯员:杨楠;记者:王迪;摄影:徐率;视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