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新质生产力的龙江实践”系列报道①
    黑土地上的“智造”奇迹

    中国一重无人值守的柔性生产线。本报记者 董广硕摄

    ◎编者按

    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两年来,新质生产力深刻改变着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格局,为这片黑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即日起,本报刊发“新质生产力的龙江实践”系列报道,系统盘点两年来我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农业、工业、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全面展示我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彰显龙江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全省继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凝聚各方力量,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孙铭阳

    在东北黑土地的工业版图上,一批“老字号”企业曾见证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如今,数字浪潮席卷而来,这些承载着工业记忆的传统企业,在黑龙江省顶层设计引领下突破路径依赖,让“钢铁熔炉”对接“数字大脑”,让“造纸流水线”融入“智能网络”,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奏响老工业基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时代强音。

    破经验之困,数据成为生产新核心

    过去,黑龙江传统工业车间里,“经验”是生产的“核心密码”——建龙北满特钢炼钢工人凭炉火颜色估算温度,误差可达数十摄氏度;恒丰纸业订单成本要等月底核算,生产调整滞后于市场变化;中国一重重型装备加工依赖老师傅“手感”,精度把控缺乏量化标准。这些曾支撑企业发展的“老办法”,逐渐难以适配产业升级的新需求,成为转型路上需要突破的瓶颈。

    变革的契机,源于黑龙江省对产业趋势的战略预判。《黑龙江省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黑龙江省加快推动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明确了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方向,为企业以数据要素激活生产潜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根本遵循。

    政策指引下,企业主动掀起“自我革命”:建龙北满特钢敲定“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转型路线,布设5.6万个数据采集点,将炼钢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1℃,吨钢成本报表实现“小时级更新”;恒丰纸业以“数据为核、AI驱动”为技术体系,实现业务场景全流程数字化平台覆盖率100%,订单效益管控由结果复盘前置为接单前价值评估;中国一重在专项产品数字化制造车间嵌入“数字基因”,配合PLM与MES系统,重型装备加工精度提升20%,彻底告别“经验依赖”。

    如今,走进这些企业车间,“凭经验”已成历史。建龙北满特钢的转炉测温取样机器人17秒完成高温作业,效率达人工5倍;恒丰纸业的行业首创盘纸智能包装机器人让包装工序产能增长3倍,人员精简50%;中国一重专项产品数字化制造车间研发周期缩短40%,关键工序质量100%可追溯。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萌发提供了坚实底座。

    解协同之难,政策织就转型大网络

    数字化转型绝非“装设备、上软件”的单点突破,而是覆盖生产、管理、供应链的全链条变革。黑龙江省深谙此理,从政策、资金、服务三端发力,为企业搭建转型“四梁八柱”,破解“数据孤岛”难题,推动全链条协同。

    政策层面,黑龙江构建“规划+政策+资金”三位一体推进体系。2024年印发《黑龙江省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20条支持政策,涵盖设备更新、软件采购、人才培养等领域。近3年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10亿元,带动企业数智化改造投入近50亿元。同时打造“3+3+N”发展格局,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3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为引领,牡丹江等3个省级试点城市和绥棱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支撑,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步“智改数转网联”,形成全域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态势。

    服务层面,黑龙江组建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吸纳117名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诊断服务。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成107户企业转型诊断,促成52个合作项目,解决企业“不会转”难题。引入航天云网、用友等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51家优质数字化服务商与81款工业软件产品,形成“供给矩阵”,让企业转型“按单点菜”。2024年以来,覆盖全省13个市地的转型系列活动吸引超2300户企业参与,促成合作110余个,数字服务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

    政策与服务的“双轮驱动”,加速企业全链协同。建龙北满特钢从2021年的247套自动控制系统,到2024年100%的自动化覆盖率,数字的力量正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恒丰纸业基于物料最小包装单元,构建产品批次追溯图谱与预警、分析、处理管控闭环,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批次图谱追溯及质量防差错;中国一重将5G专网接入大型设备,研发、设计、管理、制造信息实时交互,大型铸锻件生产周期大幅缩短。

    促质效之变,新质动能撑起振兴新格局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落点,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跨越。在黑龙江省系统推动下,传统企业不仅实现效率提升,更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绿色发展上实现突破,新质动能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企业转型答卷亮点纷呈。

    建龙北满特钢累计投入2.7亿元用于数智化改造,数据自采率92%,2024年获评“智能制造成熟度三级”,成为黑龙江省仅有的两家获此认证的钢企之一;自主研发的453个精细化模块中,轧钢躲头喷淋控制系统拿下实用新型专利,2024年单靠智能装备升级就创效700万元,高端特种钢订单占比提高至35%。

    恒丰纸业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研发出自透接装纸原纸、无铝烟用内衬纸原纸等多个“中国第一张”卷烟用纸。产品远销6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市场份额均居行业第一。近5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3.56%,获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中国一重的材料产业部炼钢厂、专项产品数字化制造车间先后获评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大型设备已大多接入5G专网,研发、设计、管理、制造信息实时精准交互,运行分析和辅助决策的系统性、精准性、及时性、科学性不断提升,关键设备、软件国产化替代率不断提升。

    从“钢铁硬汉”到“数字先锋”,从“造纸龙头”到“数智标杆”,黑土地上的传统企业以实践证明:老工业基地不是转型“旁观者”,而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力军”。在黑龙江省“顶层设计+企业实践”的驱动下,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筑牢产业根基。未来,随着转型持续深化,黑土地上的“智造”奇迹必将续写新篇,新质生产力必将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