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新博会 新观察
    新材料铸就大国重器“筋骨”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新材料是支撑大国重器与国防装备发展的物质基石。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一系列“硬核”展品亮相。国产大飞机的“解剖式”展示揭开了其材料奥秘,船舶燃气轮机关键部件清晰可见,哈电集团推出的吸附式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也隆重登场。这些成果生动诠释了新材料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核心作用与广泛前景。

    展厅内灯光明亮,一大片银色的铝合金板材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中国商飞的展台上,一座座大飞机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而大家更好奇的是,大飞机飞上天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材料密码”。

    C929大飞机模型

    作为大飞机的材料,一是强度要高,二是要尽可能轻。在此之下,大飞机材料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自我革命”。新型轻质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用量占比越来越高,也不断推动着飞机升级换代。从C909到C929,复合材料的应用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最新的C929,除了机头部分,几乎机身都被复合材料覆盖,复合材料应用占比超50%,这也将让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越飞越轻”。

    C919铝合金材料

    为飞机“瘦身”的不止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同样在高强减重。“这是C919飞机机翼下壁板先进高耐损伤铝合金,突破了熔铸、轧制、热处理及应用评价等关键技术,实现C919飞机批量装机应用,由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大飞机机翼壁板使用的是航空级铝合金壁板,集成加强筋设计,高强减重,具有高强、高韧、耐腐蚀、抗疲劳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邹纯说,而C919飞机上的窗框模锻件,由西南铝提供,2017年开始研制,形成铝合金精密模锻的生产技术,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可实现窗框产业化,提升了我国材料工业对航空、航天领域的保障能力。

    C919窗框模锻件

    更让人惊喜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展出的智能变色舷窗,具有五档变色,可在透明与不透明,深色和浅色中切换,已在C929智能客舱中应用。

    转过展台,在哈电集团展区,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模型沙盘前围满了参观者。该项目采用低压吸附—高压超临界的存储方式,通过多孔吸附材料实现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与释放。该技术摆脱了传统压缩空气储能对地理条件的依赖,具有储气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性好等优势。主要应用于绿色低碳能源领域,具体聚焦于新型储能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

    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车齐车展位上,射灯的光晕正稳稳落在KM82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煤炭漏斗车的车身上。“这个是适配国能铁路25t轴重及以上、电气化区段等重载线路的KM82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煤炭漏斗车,轻量化车体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内置非金属夹层结构,兼具防冻保温性能,就像给车厢穿了层‘保暖衣’,冬季冻煤概率大大降低了。”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开发中心设计师邱忠博说。

    碳纤维复合材料煤炭漏斗车

    展位前参观者举着相机对着车身上“82t载重”的标识拍照,感叹道:“中车这技术,真是越来越硬核了。”

    从大飞机的“轻量化骨骼”到燃气轮机的“耐高温心脏”,再到储能系统的“能量海绵”、中车齐车的轻量智能化漏斗车。这场新博会上的“材料盛宴”,让人们真切触摸到了新材料如何重塑大装备的性能边界,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与新材料携手的共赢画面。

    记者 杜清玉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