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抢鲜上市 鲜食玉米丰收忙

    鲜食玉米基地迎来采收季。

    玉米企业打包装车。

    鲜食玉米生产线。

    鲜食玉米装车。

    □文/摄 邹建宇 高伟 姜立峰 本报记者 董新英

    鲜食玉米作为绿色龙江十大品牌之一,已成为拉动我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眼下,正值绥化市鲜食玉米收割季,从田间地头到生产线,一穗穗鲜食玉米快速锁“鲜”,抢“鲜”上市。

    明水 用“试验田”打造“示范窗”

    初秋的阳光洒满大地,明水县育林乡示范村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50多位村民穿梭在玉米田间,娴熟地采摘饱满的鲜食玉米。

    此次丰收的鲜食玉米品种丰富,包括“绿糯619”“绿糯269”“糯9”等优良品种。走进田间,一株株玉米长势喜人,饱满的玉米棒裹着层层苞叶,剥开苞叶,金黄的玉米粒排列整齐,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村民们边采摘边将鲜食玉米迅速堆放在一旁的四轮拖拉机车斗里。20多辆四轮拖拉机在田间有序穿梭,如同一条条忙碌的运输线,将丰收的果实不断运送到集中装载点,再将玉米统一装载到大卡车上,这些新鲜的玉米将被发往订单企业进行深加工。

    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曹刚为村民合理分配采摘区域,协调四轮拖拉机的运输调度,确保采摘和运输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我们这个基地可不一般,它是我们村农业科技的‘试验田’和‘示范窗’。”曹刚介绍,在种植和管护环节,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基地进行示范应用。

    该基地由国松玉米合作社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国军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他介绍,基地总面积达510亩,得益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今年鲜食玉米的长势格外好,亩产预计在3000斤以上。“我们采用水肥一体化与大垄双行方式种植,和普通玉米相比,每亩能增加200至300元的收益,总收益约10余万元。”杨国军说。

    “今年的收成这么好,市场反响也不错,我们计划明年种植面积增加1000亩以上。同时,继续引进和推广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鲜食玉米的品质和产量,争取更多订单,让我们的鲜食玉米走出明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曹刚说。

    肇东 品牌分众化销路多元化

    初秋的肇东大地,墨绿色的玉米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在肇东市家禾农业鲜食玉米种植园区,收割机轰鸣而过,一排排玉米秆应声倒下,饱满的玉米棒被迅速转运到加工车间。车间内,鲜食玉米经过清洗、蒸煮、冷却后,被装入真空袋中,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塑封打包,确保“锁鲜”品质。

    “我们每天能加工30万穗鲜食玉米,通过直播带货,销量翻了一番!”肇东市家禾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郭春波说,今年园区种植规模扩大了30%,并且新建了1.3万平方米的玉米生产车间,这是肇东市鲜食玉米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黑龙江省农业大县,肇东市依托松嫩平原独特的地理优势——肥沃的黑钙土、充足的光照和适中的降水量,孕育出高品质的鲜食玉米。

    近年来,肇东市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创新销售模式,拓展多元化销售渠道。今年收获季,全市鲜食玉米迎来大丰收,带动数千农户增收。肇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秀刚说:“我们以‘小玉米’撬动‘大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和品牌建设,让鲜食玉米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销售端,肇东市鲜食玉米企业各展所长,形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态势。家禾农业种植合作社的直播销售模式是一大亮点,合作社聘请专业主播在抖音、快手平台开设“田间直播间”,主播一边展示收割场景,一边现场试吃。“家禾玉米甜得像蜜糖,下单就送东北特产!”主播在镜头前热情推介。直播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还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合作社社员王亚芬一边打包一边说:“一晚上能卖出上千单,我们农民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肇东市王老宝鲜食玉米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处理来自全国的合作订单。董事长王忠宝介绍,“王老宝”鲜食玉米凭借多年的口碑,与全国多家企业建立稳定合作,通过B2B模式实现大规模订单销售。“今年年初,我们就签下了3000万穗的年度协议,现在每天发货量超2万单。”王忠宝指着繁忙的流水线说,订单式生产减少了库存风险,也保障了农民收益稳定。

    来自天津的采购商王先生现场验货后赞不绝口:“肇东鲜食玉米颗粒饱满、口感鲜甜,是高端商超的首选原料。”

    线下市场的开拓同样精彩纷呈。肇东市“爷爷和月月”品牌鲜食玉米,主打高端商超路线,与京津冀连锁的物美超市及江浙地区的多家大型商超合作。“我们强调‘原产地直销’,确保48小时内从田间到货架。”品牌创始人闫艳介绍,通过与商超签订长期协议,肇东玉米直接进入京津冀和长三角的千家万户。在北京物美超市的鲜食区,市民张阿姨拿起一袋“爷爷和月月”品牌玉米感慨:“这玉米清甜多汁,给孩子当早餐特别放心!”

    此外,肇东市尚品糯、释谷等品牌也依托特色发展路线在鲜食玉米市场上崭露头角。企业创新发展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还优化了产业链条——从种植到加工,肇东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引入智能灌溉和冷链物流技术,确保玉米“从枝头鲜到舌尖”。

    “鲜食玉米产业链短、附加值高,肇东的多元销售模式既规避了市场波动,又促进了地域品牌溢价。”范秀刚介绍,肇东市鲜食玉米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机制,在降低种植风险的同时让农户享受到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海伦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我们现在有3台大型鲜食玉米收割机,晴好天气每天能收割150多亩地,相当于100多人的人工采摘量。”黑龙江省秋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宇介绍,从收割到运输再到加工,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极大地缩短了鲜食玉米从田间到车间的时间,同时,拥有的2条全国先进的流态化速冻隧道,实现了3小时极速锁鲜,从而保证了玉米的新鲜度。

    在海伦市,秋丰农业精心打造了1.8万亩富硒种植基地,年加工鲜食玉米6000万穗。在2024年第九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其产品凭借卓越品质获评“最具创新力名优硒产品”,成为海伦鲜食玉米的“金字招牌”。秋丰农业不仅与扑扑超市合作打造了3000亩定制种植基地,实现“以销定产”的精准对接,还通过与广州江京农业、北京中基初方等企业的合作,让产品走进省外市场,2025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秋丰农业常年吸纳200余名农民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海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久介绍,当地鲜食玉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种植方面,面积从2014年的7000亩扩大至2025年的20万亩;加工领域,企业数量从2022年的11家增至2025年的20余家,年加工产能由2.7亿穗提升至近6亿穗。预计2025年海伦市鲜食玉米产业营收将突破10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鲜食玉米已成为绥化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从田间的翠绿幼苗到车间的包装产品,从本地市场到国际舞台,鲜食玉米正以其独特魅力书写着遥遥领“鲜”的致富故事。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