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玉米与秸秆“变”出百样宝

    圣泉公司生产的产品。

    玉米生物基材料制成的汽车零部件。 本报记者 董广硕摄

    □本报记者 孙思琪

    玉米能做什么?在第七届新博会上,这些来自黑土地的“寻常物”彻底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星湖科技黑龙江伊品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出的伊伦玉米纤维面料,一亮相便吸引众多目光。展台前,公司原料销售部部长罗金拿起一块面料介绍:“这是通过玉米纤维提取等工序制成的,不仅能生物降解,还能抑菌亲肤、柔软吸湿,现在已经用在瑜伽服、训练服等运动产品上了。”

    而这只是生物制造的应用场景之一,玉米的“变身”不止于此。在展位另一端,一排汽车发动机部件整齐陈列,这些看似普通的零件,原材料同样来自玉米。“用玉米生物基材料做的部件,强度更高、重量更轻,能大幅降低汽车整体重量。”罗金说。

    如果说玉米的“跨界”应用令人惊喜,那么秸秆的“逆袭”则更显科技含量。以往被视为农民负担和生态包袱的秸秆,在大庆圣泉绿色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台上,化身生物质模塑餐具、生活用纸等“绿色明星”产品,备受客商青睐。

    玉米“变身”、秸秆逆袭……生物基材料的未来,在黑龙江展现出无限可能。小小的玉米正成为连接农业资源与高端制造的纽带,也让黑土地上的“黄金作物”不断释放新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