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业
国有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是新质生产力实现价值的主要阵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关键。黑龙江国有企业应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改革主线,把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契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深化国企改革的新引擎。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和产业结合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主体。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要以龙江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骨干,打造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形成开放共创的创新体系,完善创新生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科技创新锻造龙江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提升企业科技攻关能力。加强针对根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生态体系化,逐步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推动龙江国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龙江国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重要作用。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聚焦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将创新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应充分发挥黑龙江作为国家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的优势和区位优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让老国企发新枝,通过设备改造、工艺升级、科研攻关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变。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发挥龙江创新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推动龙江国企向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等领域聚焦发力。
优化布局未来产业,把未来产业作为龙江国企“换道超车”的新引擎,完善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方向科学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应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引导资源高效配置到主责主业、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充分释放龙江国资市场潜力活力,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更好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技术革命性突破,还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都离不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加强科学引导和政策支持,兼顾龙江国企改革效率与质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龙江国企改革行稳致远。要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等优质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国企市场潜力,大力实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应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总体要求,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引进、留住、用好各类优秀人才,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切实保障人才在龙江安心安业,以人才新质态推动龙江国企高质量发展。
要引进符合国家迫切需要、长远需要和龙江“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引进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能够落地转化应用创新成果的核心人才。要打造人才队伍新生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实施龙江国企人才振兴计划,打造新时代新型劳动者,培养一流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杰出企业管理者,把人才资源转化为创新动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