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石墨储量占全国47%,打造近零碳“中国石墨之城”
    鹤岗萝北 激活优势矿产潜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五矿石墨选矿厂。

    化学提纯生产线。

    球形石墨生产厂房。

    数字智控中心。

    石墨产业园区一角。

    □文/摄 本报记者 吴树江

    8月24日,“绿色矿山万里行(鹤岗站)暨加快推进中国优势矿产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在黑龙江鹤岗召开。这场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鹤岗市政府、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及中国五矿集团(黑龙江)石墨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石墨)协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近300位院士专家、科研院所代表及产业链从业者。会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主题,通过授牌、签约、主旨演讲与实地考察,全方位展现鹤岗与五矿石墨联手,实现石墨产业从“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跨越,为我国优势矿产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鹤岗方案”、形成了“五矿模式”。

    科技赋能

    全产业链助力石墨产业全球领先

    作为鹤岗石墨产业的“龙头引擎”,五矿石墨自2019年入驻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鹤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用5年时间完成了从“资源整合”到“全链升级”的跨越,构建起全球领先的石墨产业生态。

    在资源开发环节,五矿石墨创新“小矿成大矿”模式,将原萝北云山石墨矿区分散的5宗矿权整合为统一采矿权,建成全球单体储量、生产规模双第一的年产600万吨绿色低碳智能矿山。这座矿山的“智慧内核”令人瞩目——依托“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无人化装备等技术,五矿石墨打造了覆盖“数据流”“矿石流”“能源流”的智能管控系统:数字智控中心可实时调度开采作业,20名技术人员即可保障矿山24小时高效运行;智能配矿与采运协同系统,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与供矿稳定性;极寒条件下电动矿卡换电技术的突破,让单台矿卡年减排二氧化碳120吨、能源成本降低70%。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山建设全过程。五矿石墨创新“以碳减碳、以碳治碳”模式,通过分布式风光发电、储能设施实现年减碳2400吨至3000吨;完成10公顷矿区绿化与矿山修复,配套建设集中破碎站、尾矿库,解决了历史遗留的环保难题。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绿色矿山、智能矿山,更被工信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列为全国示范案例。2024年3月14日,全球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曾到访五矿石墨参观交流,对公司矿山建设成效表达了高度赞誉,力拓集团首席碳减排官Jonathon McCarthy表示:“我们想象中的‘未来矿山’已经在这里实现,五矿石墨为全球矿业低碳智能化发展作出了表率。”

    在产业链延伸环节,五矿石墨聚焦“高质化利用”,破解我国石墨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针对高端石墨依赖进口的问题,中国五矿集团王炯辉科研团队持续攻关:2024年成功开发纯度达99.99995%的超高纯天然石墨,打破国外核工业、半导体领域技术垄断;2025年,在智能采矿、“柱-机联合”选矿、高温连续提纯等7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核级石墨、高性能负极材料、无硫可膨胀石墨等高端产品规模化生产。

    目前,五矿石墨已在鹤岗建成年产600万吨绿色低碳智能矿山、年产28万吨石墨选厂、10万吨球形石墨生产线、8万吨高纯石墨生产线,攻克国内天然石墨领域多个“卡脖子”装备、技术和产品,形成“采矿-选矿-球形-高纯-高端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产品占据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原料市场70%份额,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战略领域提供了稳定的高端材料保障,真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产业跨越。

    授牌签约

    产学研协同创新筑牢技术根基

    会议现场,两个关键环节为鹤岗石墨产业发展锚定新坐标。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为鹤岗市萝北县授予“中国石墨之城”称号。这一荣誉背后,是萝北县无可替代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实力。作为我国石墨资源核心富集区,萝北拥有全球最大单体晶质石墨矿——云山石墨矿区,资源量超15亿吨,资源储量占全国47%,素有“亚洲第一矿”美誉,更重要的是,在五矿石墨的深度参与下,萝北已实现从“资源开采”到“产业升级”的质变。

    “被授予‘中国石墨之城’,不仅是对萝北资源优势的认可,更是对其‘资源变产业’路径的肯定,这为全国矿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程利伟的致辞,点明了这一称号的行业意义。萝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伟峰表示,将以获评“中国石墨之城”为契机,依托五矿石墨、溢祥石墨等龙头企业,推进“延墨”工程,争创国家级石墨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此次会议举行了“联合技术研发和示范中心”签约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代表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五矿集团首席技术专家王炯辉代表中国五矿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勘查评价研究中心”签署协议,共同设立“联合技术研发和示范中心”。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实践深度融合,依托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模型构建、智能预测平台研发及找矿示范,为实现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与找矿突破,提升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与开发利用水平贡献力量。成秋明将此次合作视为“国重平台”服务产业一线的关键一步:“我们将把成矿理论、智能预测模型等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找矿实践与技术攻关,期待快速产出能解决行业痛点的成果。”王炯辉从企业视角强调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石墨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不是单一环节能突破的。从实验室研发到中试落地,再到规模化生产,需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投入。目前我们的高端产品已获市场认可,未来将加速实现原料、材料、装备的全面国产化,正式打通‘理论-技术-产业’转化通道,为后续石墨产业高端化发展筑牢技术根基。”

    战略布局

    “1+N”体系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强磁场”

    鹤岗市委市政府在石墨产业建设方面,不仅将其作为资源变现的途径,更作为城市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依托五矿石墨的产业基础,鹤岗正以“保护性开发+全链式发展”为核心,构建“1+N”石墨产业发展体系——以石墨新能源材料为“1”个主体,延伸核级石墨、储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等“N”条高质化利用产业链,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强磁场”。

    在产业升级层面,鹤岗正加速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玄先达介绍,将重点推动五矿石墨年产1200万吨绿色智能石墨矿山二期项目,进一步提升原料供应能力,同时吸引负极材料、石墨烯应用等下游企业入驻,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格局。目前,鹤岗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市场话语权较强的石墨新材料生产基地,从单一精粉拓展至负极材料、石墨烯润滑油等20余种产品,产业链附加值大幅提升。

    零碳园区建设则是鹤岗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战略突破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初少峰表示,零碳园区不仅能为鹤岗转型注入新动能,更能争取国家资金、人才政策支持,助力破解能源结构转型、产业脱碳等难题,为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奠定基础。目前,五矿石墨已在萝北园区试点风光储一体化供电、固废协同利用等技术,未来将逐步推广至整个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鹤岗特色的国家级零碳园区样板。

    鹤岗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健表示,鹤岗将持续依托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石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我们要把‘中国石墨之城’的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让石墨成为鹤岗振兴发展的‘新名片’,为龙江乃至全国优势矿产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从“亚洲第一矿”的资源禀赋到“中国石墨之城”的品牌认可,再到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布局,鹤岗石墨产业的崛起,是我国优势矿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赋能、产学研协同的不断深化,这座东北边境城市正以石墨为笔,书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新篇章。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