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虎林—长春天然气工程
    打造“绿色管道” 守护黑土资源

    □朱臣昌 何云均 本报记者 孙伟民

    近日,在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工程牡丹江盾构穿越工程现场,距离江面近14米的江底隧道内,盾构机隆隆钻进,渣土被车辆运出。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公司组织监理和参建单位等多方力量连续多天攻坚,争分夺秒实现工程贯通。

    日前,这条天然气管道工程大中型河流穿越累计开工14处,均采用定向钻穿越,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区域扰动。这是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全力保护黑土地、打造“绿色管道”的一项举措。

    虎林—长春工程于2024年1月26日开工,工程干线段全长795公里,管道沿线均在黑土地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公司严格落实国家和沿线各地环保部门要求,从设计、选址选线、工艺改进到落实黑土地及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全力打造“绿色管道”。

    按环评及批复各项要求,施工方在表土剥离、控制临时占地范围、加强地力恢复和生态恢复等方面,严格落实各项黑土地保护措施。根据测算,整个工程增加了临时增地、表土剥离、土地翻耕、施用有机肥、苫盖、土工布敷设等工程量,共完成黑土地资源剥离堆存保护约600万立方米,苫盖保护约1500万平方米,确保黑土地生产力恢复度大于95%,黑土地重点生态区域主要生态指标恢复度不小于90%。

    在路由设计上,优化管道敷设路径,严格落实国家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防治要求,减少生态敏感区环境扰动,减少对黑土地占用。根据工程穿越的环境敏感区调查结果进行调整,90%的环境敏感区目标采用了无害化穿越方式。

    施工中,优化作业带布局,控制施工作业带范围,严格按照要求控制表土剥离深度。工程应用生态袋拦挡,解决编织袋使用过程中带来的次生污染。管沟回填时,先回填非耕作土,再用表土恢复地貌,保持地表土壤肥力,恢复原有地貌以及生态。

    建设单位先后联合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环科院、管道局设计院启动《施工扰动对黑土地地力及生态影响因素研究》等6项研究课题,委托科研机构实施管道全线土壤和生物样品采集工作,开展模拟试验作物产量测定和土壤健康恢复技术试验,为黑土地生产力恢复度大于95%提供理论支撑。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