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北方温室 结出“热带果”

    蓬勃生长的火龙果。高雅摄

    □马文竹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火龙果枝条缠绕在金属支架上,鲜红的果实缀满枝头,与翠绿的茎蔓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原产于热带的火龙果,如今却在北纬47度的北大荒集团宝泉岭现代农业生态园的节能日光温室里蓬勃生长。

    “能在北方大棚里采摘火龙果,太神奇了!”来自鹤岗市的游客孙女士提着采摘篮,兴奋地穿梭在藤蔓间。她的手机镜头里,熟透的火龙果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的火龙果采用有机肥种植,果肉甜度很高。

    据园区负责人许文韬介绍,这些“甜蜜果实”的诞生离不开科技的加持。配合精准温控系统,即使是零下30℃的寒冬,棚内温度也能稳定在25~35℃,完全满足火龙果生长需求。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园区从十余个品种中筛选出“红宝龙”“红水晶”两个抗寒高产品种。这两个品种单果重可达500克左右,每栋大棚年产量1500~2000公斤,以20元/斤的价格采摘。“我们还在探索‘一棚多收’模式,在火龙果种植间隙套种桑葚,让每寸土地都产生效益。”许文韬指着棚角正在生长的桑葚说。

    现代农业与科普教育的深度融合,让这里成为“行走的课堂”。据统计,园区每年接待科普研学团队超3000人次。

    “我们不仅要种出好果子,更要走出一条三产融合的新路子。”现代农业生态园相关负责人周薇介绍,通过发展采摘游、农耕体验、亲子教育等业态,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增收。漫步在生态园内,智能温室、超级物种园、有机菜园星罗棋布,形成集科研、生产、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另一边,工人们正将刚采摘的火龙果进行包装,这些带着露珠的果实,即将送往各地。从“南果北运”到“北果南销”,宝泉岭农场用科技的力量在黑土地上种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果”。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