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聚力攻坚 向新而生
    牡丹江分公司 改革绘就发展新蓝图

    □朱磊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一架架无人植保机在广袤田野上播洒着玉露甘霖,一辆辆机车穿梭在万亩鲜食玉米基地上采收果实,一场场开拓市场的生动实践诠释着经营活力……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处处铺展开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今年以来,牡丹江分公司聚焦改革发展核心任务,锚定攻坚目标,以稳粮优粮夯实现代农业“基本盘”,以经营实践培育多元增收价值链,以强化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奋力开创分公司改革发展新局面。

    聚科技“智”力 构建稳粮优粮新格局

    牡丹江分公司将科技理念厚植于现代农业大基地,着力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构建粮食稳产优产新格局。

    位于乌苏里江畔的八五八农场,域内水资源丰富、耕地肥沃,水稻种植面积57万余亩,占全场耕地88.7%。这个农场坚持“稳面积、上科技、提标准、提单产、增总产”主导思路,全力打造水田标准化示范农场,粮食年产量超过7亿斤。

    “今年,农场全面推广应用水稻机插宽窄行、侧深施肥等16项先进新技术,依托科技园区和百公里科技示范带,创建百亩攻关田6个、千亩示范方和万亩高产片8个,整建制单产提升管理区2个,引领辐射水稻单产大幅提升。”八五八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赵运堂介绍说,农场还加大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建设智能育秧基地和智慧灌溉示范区各1处,引进北斗导航等智能设备农机具643台(套),水田导航辅助系统插秧作业应用达100%。

    在稳产优产目标引导下,牡丹江分公司分别打造农场级、分公司级科技示范带965公里、270公里,完善15个科技园区,开展试验项目209个、示范项目65个,打造“三大作物”高产攻关田135个,规划覆盖10个农场46个管理区的整建制单产提升行动任务区,全面落实“三位一体”高产攻关模式,以点带面提升全域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切实将粮食产量稳定在73亿斤以上。

    分公司以优质、高产、高效为导向,引导种植户向“优”发力,让香味浓郁、口感筋道、颗粒晶莹的优质稻米“唱主角”。

    “分公司把‘龙粳31’‘绥粳18’‘莲汇6730’等优质水稻作为主栽品种,重点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水稻生产基地300余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70%以上,优质水稻正在成为拉动农业增效的重要引擎。”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学冠说。

    兴凯湖农场以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兴凯湖优质稻米核心基地为产业发展定位,持续调优品种结构。2025年,农场种植水稻59.78万亩,其中,优质稻米1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9.26万亩。

    分公司还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2万亩。位于牡丹江市区域的宁安、海林和山市农场把鲜食玉米作为破解资源瓶颈的“金钥匙”,通过“公司+基地+种植户+订单”模式,打造绿色有机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配套建设热加工车间、冷鲜储藏库房等设施,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25年,3个农场种植鲜食玉米1.54万亩,可生产成品玉米5000万穗,可带动增收超过6000万元。

    聚经营活力 培育多元增收新格局

    牡丹江分公司紧盯市场导向统筹发力,让资源、资产、资金释放新活力,培育多元增收新格局。

    八五七农场借助优质水稻基地和自建仓储、烘干设施,采取收缴实物地租粮、收购议价粮等方式,提高粮食经营效益。2025年上半年,经营水稻5.4万吨,实现增收1190万元。农场还与域内企业联合建设仓储设施,未来将大幅提升粮食经营能力。

    “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加强销售队伍建设,规范粮食贸易流程,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在风险完全可控的前提下,采用订单或‘保底+浮动’合作模式,做优做大粮食经贸产业。”分公司市场运营部总经理孙文宏表示。

    今年,分公司落实各类定制农业1.29万亩、订单种植85.53万亩;与周边13个乡镇落实垦地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03万亩,开展托管服务面积278万亩,其中全流程服务7万亩,逐步打造特色化、高效化种植与农服模式,培育农业增收产业链。

    闲置资产是休眠的财富,如何盘活资产,关键在于找准发展定位和切入点。今年以来,分公司按照北大荒集团党委安排部署,召开整改会商、调度、督导会议40余次,明确发展“文旅+培训+疗养”产业思路,对兴凯湖畔的八五一〇农场万国风情园区、海林农场省旅游名镇等项目进行设施配套、环境整治,迈开经营盘活新步伐。截至7月底,两个培训中心已承办各类培训25批(次),接待各类学员及游客2200余人,经营创收430多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融入兴凯湖区域发展大格局,借助稳定的客户资源,打响服务品牌,让闲置资产变成潜力资源。”八五一〇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文东表示。

    聚改革动力 塑造联动发展新格局

    分公司按照集团实施国企深化改革提升行动部署安排,以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狠抓“过紧日子”促进开源节流,下活改革发展“一盘棋”。

    “随着农垦社区改革深入推进,八五四农场于4月17日将社区管理职能、人员、办公场所移交虎林市迎春镇管理,组建成立迎新社区,集便民服务、社区党建、健康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虎林市迎春镇迎新社区党政负责人代婧介绍。

    改革前,代婧任八五四农场团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改革中被组织推选为新成立的迎新社区党政负责人,成为这个拥有7933户1.9万人大社区的“当家人”。此次改革,农场移交工作人员42人,充实到社区7个居民委、24个网格内。移交以来,迎新社区解决居民需求5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3件,还常态化提供高龄津贴办理、残联认证等便民服务,通过建立治理联席会议、文化共建等机制,实现人员稳定、服务延续。

    作为企业化改革的“重头戏”,社区属地化改革牵动着万千家庭。分公司党委成立9个工作专班,积极与所在市县乡镇进行多层次、高频度对接沟通,先后召开联席会议50余次,围绕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核心事项展开研讨,及时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充分了解涉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政策解读与情绪疏导,有序推动农垦社区移交工作。截至4月底,分公司区域内46个农垦社区、283名社区工作人员完成属地化移交。

    “目前,垦地双方正协力推进后续各项收尾工作,及时解决移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无缝对接、有序衔接,保障移交期间平稳有序运转,为垦地居民提供优质社区服务。”分公司社会事务部主任孔军说。分公司将持续深入推进“两供两治一业”移交属地管理工作,打牢工作基础。

    按照集团“三定”方案要求,分公司积极推动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改革,分公司内设机构由18个整合为14个,人员编制由114名调整为109名;农场内设机构由17个精简到12个,农场附属机构由336个优化至188个,上半年减少“六类费用”和人员经费支出2900余万元,实现机构数量精减、人力资源成本降低、机制重塑与效率提升的预期目标。同时加快推进4个农场吸收或重组合并步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分公司党委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生活质量”这一课题,精准实施“党建赋能·共享幸福”帮扶行动,以“农场出资源、党员筹资金、支部管经营、群众得实惠”为主线,由各农场选定129名帮扶对象,建立信息台账,完善监管制度,确保年底达到户均增收1万元目标。

    为将帮扶行动落实落地,八五六农场划出480亩耕地作为“帮扶试验田”,募集资金46.35万元设立“党员帮扶基金”,专项用于帮扶生产投入,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和“经营管理小组”,选配党员农业科技骨干全程服务,全力将帮扶田打造为特殊困难群体的“幸福田”。

    下一步,牡丹江分公司将继续聚焦改革发展核心任务,统筹推进产业提档升级、经营提效创利、改革提质赋能,着力构建分公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同时,持续深化清收化债攻坚、“6+3”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