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航化作业。张淑艳摄
完达山科研人员。
胡喜平在田间查看大豆生长情况。
九三大豆油生产线。本报记者 刘畅摄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当农业新质生产力遇上黑土地,传统农业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召开后,北大荒集团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委会议,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并印发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从寒地黑土的科技育种突破到广袤田畴的数字化农业实践,从国产农机装备的自主创新崛起到黑土地保护“北大荒模式”的示范引领,从智慧农业带来的效率革命到“低空经济”开辟的产业蓝海,一幅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深化改革为墨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这片沃野上恢宏展开。
科技创新筑基 解锁寒地农业“基因密码”
“这是我最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种‘龙垦3092’,这个品种解决了我国高寒区大豆亩产200公斤‘卡脖子’问题……”近日,中宣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5最美职工”名单,北大荒垦丰种业有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长胡喜平入选其中。在宣传视频中,他手捧着一碗澄黄的大豆庄重地说:“作为育种工作者,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就是选育出高产的大豆品种来提高我国大豆的单产、总产,确保国家大豆的供给安全。”
“实收亩产312公斤!”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胡喜平至今还记得2021年的秋收时节,试验田里的豆子长得分外喜人。亩产312公斤这一数字在当年创造了我省第四积温带大豆的高产纪录。创造纪录的种子就是胡喜平带领团队历时8年选育而出的“龙垦3092”。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来,作为北大荒集团旗下重要的子公司,胡喜平所在的垦丰种业深知肩负着种业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公司不断加快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入开展种源攻关。
2021年以来,垦丰种业研发投入保持了每年20%以上的增幅,已由2021年的8027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1.34亿元,投入达到7.97%,远高于行业1%左右的平均投入水平。
2025年,在北大荒集团支持下,垦丰种业牵头组建北大荒种业创新联合体,聚焦农作物、畜禽、水产大种业全产业链条,力争实现“动植物种业双轮驱动”,力争成为技术领先、市场全球化的种业标杆,为我省种业振兴贡献北大荒力量。并且,垦丰种业利用分子标记、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编辑工具和全基因组等生物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建立优化智能化育种模型,形成了年参试品种300多个、年审定品种20余个的育种研发能力。
如果说种子是农业“芯片”,那么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减少时间、人力投入,提高农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最直接的体现,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
“今年春天,我们的水稻统一供苗达到了14万盘,将近去年同期3倍!”近日,聊到今年春播期间新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产生的影响,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农业生产部业务主管韩红福感受很深:“统一供苗,让很多种植户免去了育苗环节,以往这些需要花费很多人工和时间,如今只要把拿到手的秧苗插到田里就完成了插秧工作。通过前两年的推广,统一供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认可,今年就预订了明年的苗,供不应求……”
为了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效落地,近年来,庆丰分公司扎实推进秧苗统一供应。
韩红福进一步介绍说:“公司采用工厂化育秧,所有流程,比如说底土标准多高,撒籽量多少,都按照科学标准,并且通过叠盘暗室技术,蒸汽温度32℃湿度90%以上,48到72小时就能达到立针,自带营养消耗少,育出来的苗比常规秧苗平均多了2条根,秧苗粗0.5毫米左右。”
在北大荒,越来越多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重构农业生产范式,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智慧农业赋能 数智时代精准打开“未来农场”
“2500亩水田,无人机不到两小时就能巡查完毕,而人工巡田需要一周时间……”眼下,农作物夏管进入关键阶段,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参与构建的无人机应用平台正在显现实效。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种植基地,搭载多光谱、可见光摄像头的无人机穿梭于稻浪之上。
科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王大成告诉记者,平台运用AI算法生成的巡田“处方图”,在八五六分公司水稻夏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无人机巡田获取的光谱生成水稻生长数字模型,在平台上以不同颜色呈现。“红色区域肥力弱,需追加10%肥料。蓝色区域肥力充足,少量施肥即可。”2024年,分公司种植户田满秋靠着“处方图”,470亩水田增收2万余元。
据了解,北大荒信息公司根据生产一线实际研发的无人机应用平台,打造了巡田、决策、作业、监测全链条闭环应用管理体系。通过高精度巡田,平台可采集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土壤墒情等数据,生成“处方图”,指导无人机执行变量施肥、精准施药作业。同时,平台结合遥感监测技术,持续跟踪无人机作业效果,不断优化后续决策,形成可持续管理模式。
八五六分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春说:“利用‘处方图’提升肥料利用率,是八五六分公司打造‘全域数字水稻农场’的重要一环,这一举措,从观念上改变以往田管施肥靠经验的‘老办法’,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提升夏季田间管理的‘新动力’,高效的肥料利用率,让作物长势更均匀,实现亩增产3%~5%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北大荒集团已建有覆盖垦区的五级光纤通信网络,构建了光纤网、传输网、数据网全覆盖的现代信息综合网络体系;部署了包括作业质量监测、气象监测、水位监测、土壤监测等各类农业传感器超万套,为精准灌溉、施肥、施药、除草等变量作业提供便利。目前集团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已实现全覆盖,北斗导航系统被广泛应用。开发了自然资源、作物种植等系列农业资源地图,为4800万亩耕地、27万个地块、60万种植户、76万台农机具建立了“身份证”,全面实现资源资产数字化。
智能水闸系统不但省人力更节省时间,1分钟就可以完成过去2小时的工作,这种高效率可以被称为“农田水闸革命”。
原来,这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信息化研究所所长任志鹏团队研发的智能水闸系统,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过去需要两人协作2小时完成的闸门调节,如今30秒即可精准到厘米级。“今年120万亩应用田块,累计节水1.2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西湖的水量。”任志鹏的笔记本上,记录着第107次设备迭代的数据。
农业发展的未来是智慧农业。北大荒集团对这一点十分明确。
多年来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三个领域,北大荒集团不断加速智慧农业发展进程。
北大荒先后三批建设了30个数字农场试点、14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围绕智慧育秧、智慧植保、智慧收获等场景,开展农业算法模型和变量处方图研发,现已形成“北大荒未来农场”技术模式。
近两年,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管理业务流程,集成开发了农业综合管理平台,涵盖资源资产、农业生产、营销贸易等17套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线上化,有效提升农业数字化管理效能。上线北大荒数字农服APP,集成了土地托管、农贷助手、农机调度、农业保险、农业补贴等10项“一站式”农事服务功能,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过56万,13家银行进驻平台线上贷款超过120亿元,农业补贴发放43亿元,农机调度作业超亿亩次,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余人,农业投入品品种达到654个,平台累计资金交易超过5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北大荒集团作为依托单位联合哈工大、东北农大共同筹建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并授权信息公司具体承担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北大荒信息有限公司联席CTO、全重实验室副主任巩建光向记者介绍说,“全重实验室”深耕作物生长模型、“遥感巡田+变量施肥”、高水效智能灌溉等核心技术,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及边缘计算能力提升3倍的农机控制终端,正成为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硬核支撑。
为推动实验室建设与科研成果转化,北大荒集团旗下各农(牧)场积极参与,成为智慧农业实践的前沿阵地。友谊农场借助作物生长模型,让水稻育秧水资源利用率提升10%、化肥施用量减少3%,勾勒出黑土地绿色发展的鲜活图景;“遥感巡田+变量施肥”技术让作物长势更均匀,为北大荒农业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实现亩增产3%~5%,印证了科技赋能粮食安全的实效。
全重实验室以实时数据采集、精准智能决策的技术优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等多个奖项,彰显了我省在智慧农业领域的领跑实力。这些成果不仅为北大荒实践注入动力,更重塑着寒地黑土区的农业生产范式,持续夯实我省作为农业强省的根基。
绿色转型提质 激活“黑土红利”产业化提速
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根。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正推动着北大荒在农业产业化和黑土保护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走进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一管理区九站,曾经饱受水土流失困扰的坡耕地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作物长势齐整,穗大粒饱,田垄沿着等高线蜿蜒,如大地的“生态纹路”。这背后,是等高种植集成技术的创新实践。
“以前这坡地,雨季一到,土跟着水跑,高处旱、低处涝,一亩地收多少全看天。”种植户于殿东的话道出了过去的困境。
转机始于等高环播种植技术的落地。看似简单地将垄向调整为与等高线呈1度左右的夹角,却实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变。据统计,这项技术已让区域作物普遍增产5%~15%,亩均增收139.4元,应用面积拓展至3000余亩,成为黑土地“提气增力”的关键一招。
目前,“等高环播种植技术体系”成为我省主推技术。同时,友谊分公司有8项技术标准纳入地方规范,27项国家发明专利筑起智慧农业“护城河”;科研平台上,“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核心区、中国科学院北大荒友谊现代农业实验站相继落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实时捕捉黑土地“健康数据”,为精准治理提供支撑。
“1厘米黑土要200~400年形成,保护它不能只靠‘守’,更要靠‘养’。”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一分公司农业生产部总经理孟庆东道出了黑土保护的深层逻辑。
针对黑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等问题,二九一分公司构建种养循环体系,将粪肥还田作为“绿色密码”,3万亩耕地用上了粪肥这一“天然营养餐”,既减少化肥用量,又解决了粪污染,让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显著提升。这种“种养循环、变废为宝”的模式,正是新质生产力中“资源高效利用”的典范,通过生态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让黑土在“用养结合”中恢复元气,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不仅能节水省肥保护黑土地,更能提高水肥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今年以来,北大荒集团在旱田上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面积35.3万亩,取得了良好效果。
7月末,克山农场的薯花竞放,如白紫色的烟霞飘在绿叶上,从眼前一直蔓到天边。克山农场农业发展部部长包东庆指着示范田里水肥一体化的管线告诉记者,今年,马铃薯生产不断朝新质生产力发展。首先就是优选种薯,之前选的品种多而杂,淀粉含量仅能达到13%~14%。近几年,薯业集团全面推广高淀粉的品种,淀粉含量能达到16%~18%,同时,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加上微生物拌种、生物制剂土壤沟施处理、中耕培土、叶面营养诊断等新技术,更精准高效地进行田间管理,让马铃薯产量有了飞跃式提升,亩单产最高可达到4.8吨,好的效益也带给农户更多的信心,种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以技术创新重构生产要素组合,以模式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更深层次看,北大荒通过“定制+绿色”的产业升级,正在将黑土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质量优势、生态优势和品牌优势,这正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质的跃迁。农业产业化的浪潮,也让北大荒的农产品从田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北大荒集团持续扩大定制农业基地规模,打造个性化农产品供应体系。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凭借“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三大优势,建立起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基地和有机大豆种植基地,从源头把控品质,“九三”有机大豆油通过中美欧三重有机认证,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亲民”有机酸菜以干净的配料表,不含防腐剂、亚硝酸盐等特点,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品牌的成功,正是北大荒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北大荒的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北大荒的农产品品牌越擦越亮,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黑土地保护的征程中,北大荒模式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黑土地的质量和产能稳步提升。
深化改革聚势 破茧升级 催生传统产业“新物种”
“新的《乳粉和调制乳粉》国家标准实施,新国标对调制乳粉配方中主要原料的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产品也要跟着升级,满足新国标的要求。”7月末,记者联系到王慧敏的时候,在完达山乳业研发创新中心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她正在仪器室中进行着新国标的儿童奶粉产品的测评工作。
2025年5月,她所在的奶粉研发部完成的“低嘌呤乳制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获得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颁发的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该项目成果转化产品“黄金季乳臻乳铁蛋白牛初乳粉配方奶粉”获得“低嘌呤食品认证”,是国内首款获得“低嘌呤食品认证”的调制乳粉产品,填补了国产奶粉相应品类市场空白。
2012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微生物学专业的王慧敏,至今已在完达山乳业研发创新中心工作了十余年,还成立了王慧敏创新工作室。
作为国有农业经济的国家队,北大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将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深度植入产业肌理。传统农业企业唯有通过深层次改革激活创新基因,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从“大而全”向“强而新”的历史跨越,这正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所在。
北大荒集团旗下的完达山乳业集团,深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通过科技项目、产教融合、技术改造等形式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目前拥有正高级工程师6人,副高级工程师59人,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市中青年专家、龙江工匠、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研发创新中心被哈尔滨市认定为“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壮大不断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大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全国两会上,发展低空经济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逐渐成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发展的浪潮也不断冲击着历经四十载发展积淀的北大荒通航公司。
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束缚、构建“通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路径。
如今,北大荒通航深耕低空经济发展赛道,以“立足集团、面向龙江、辐射全国”为产业发展定位,以“立足固定翼、发展直升机;立足有人机,发展无人机;立足航化作业服务、拓展多领域业务”为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龙江低空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加快培育“有人机低空服务、无人机应用、飞行培训、航空器维修”四大优势产业,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融入、缔造、助力龙江“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未来。目前,北大荒通航拥有24种不同型号农林专用飞机和教练机120架,两个A1级通用机场及62座B类通用机场。年飞行能力3万小时,农业植保作业能力在3000万亩次。公司以创新和融入为动力,积极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新路径,在市场竞争中赢取加分项。
像完达山和北大荒通航的改革一样,新质生产力的浪潮涌来,让北大荒集团上下精神振奋。商贸(收储)集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北大荒交易端口和自有交易系统,将传统粮食贸易与线上贸易紧密结合。通过强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了粮食交易的信息化、智能化;北大荒农服集团联合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组建了北大荒垦征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促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目前北大荒垦征已经推出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联合收获机8568。收获作业总损失率、破碎率、含杂率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丰缘集团专注于小麦面粉、挂面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传统小麦加工技术水平,积极构建“二位一体”的销售渠道及多维度的品牌立体传播矩阵。同时,公司加速研发营养型、功能型、专用型等高附加值产品,申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面食生产等新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中开辟全新赛道;牧业集团聚焦畜牧种业创新领域,建成省内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胚胎工程中心,将良种扩繁速度提高10倍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大荒集团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在打造农业强国的征程上飞驰,在这里,每一粒种子都镌刻着创新基因,每一寸黑土都跃动着数字脉搏,每一个农人都是时代的书写者。北大荒的故事,正是中国农业向新而行的生动注脚。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