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新区商业航天产业园内,哈尔滨星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相关产品的测试。预计今年底至明年初,企业产品将大规模推向市场,到2027年可具备年产300套左右霍尔电推进系统的能力,为黑龙江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星网动力技术人员用显微镜检查零件焊缝
哈尔滨新区将打造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尤其把商业航天作为主导产业重点扶持。2024年以来,哈尔滨新区秉持高标准规划、高端化设计、高质量建设理念,全力打造商业航天产业园。目前,已整合政府自持的标准化厂房68.5万平方米,整备工业用地70万平方米,满足企业从拎包入住到摘地开发的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加速了哈尔滨新区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步伐。
为扶持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哈尔滨新区精准制定出台了《哈尔滨新区关于支持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政策(试行)》以及《哈尔滨新区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集聚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哈尔滨新区不仅有政策支持,还拥有支撑国家航天产业发展的“大国重器”——国家大科学工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能够为研究空间环境与材料、器件及生命体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验证支撑。同时,坐落于哈尔滨新区的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中电科49所、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其研究领域和产品与商业航天产业紧密相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哈尔滨新区全面深化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携手赫晓东、曹喜滨、谭久彬、冷劲松等院士团队共同建立科研工作站,引进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持续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星网动力模拟太空环境真空舱测试推力器
作为全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近年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挂牌成立“一带一路”(黑龙江)国际创新合作中心;获批黑龙江省首个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建设国内首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对俄综合服务中心。未来,通过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双自联动”,有望为商业航天产业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哈尔滨新区已集聚商业航天产业链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以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航天海鹰等为代表的航天材料产业集群;以工大卫星、惠烽卫星、星网动力等为代表的卫星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以航天恒星、惠达科技等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服务产业集群。过去几年间,“神舟飞船”“大飞机”“航母”等“大国重器”上都应用了哈尔滨新区的技术成果。
当下,哈尔滨新区正聚焦商业航天产业,组建高素质科技招商服务队伍,为创业团队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加快推动企业落地,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助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记者 薛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