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沃野平畴展新颜 这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真壮观

    一方方标准水稻格田绿意葱茏,一条条修葺一新的灌渠碧波荡漾,一道道弥合伤口的侵蚀沟上禾苗茁壮成长……盛夏时节,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高标准农田处处生机勃发,展现出现代化农业壮观景象。

    近几年来,牡丹江分公司按照集团部署,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截至2024年底,分公司80%以上的永久基本农田达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适宜耕作、土壤肥沃、生态友好及抗灾能力强标准,全面筑牢粮食安全坚实保障。

    兴凯湖农场高标准农田航化作业

    统筹规划打好高标建设“接力赛”

    农为邦本,田为农本,高标准农田是高产能的根本保障。牡丹江分公司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广覆盖、全覆盖。

    仅2024年,分公司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7个,对65.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实施外科手术般的土地平整、沟渠清淤、渠道衬砌、农田路整修,治理因地表径流长期侵蚀形成的沟壑218条,配套建设渠系建筑物、水泥晒场等基础设施,让项目区农田得到由内而外的升级改造。

    “2024年度增发国债项目资金投入、项目规划、工程数量均为历史最高,我们以健全管理体系为抓手,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科学管理、督导检查、整改落实、加快实施的闭环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奥维数字动态地图,对项目质量、进度实行实时精准化监管。”分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工程建设的高级主管吕洪波介绍说。今年,分公司还将建设高标准农田35.48万亩,计划到2030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八五七农场智能化农机精准施肥

    兴凯湖农场因临近大小兴凯湖,工程进度受水涝灾害影响尤其严重,农场精准测算土壤高低差,绘制格田分布图,科学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田块整治、灌溉排水、农田路改造方案,为抢抓施工进度赢得先机。2024年,这个农场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7.65万亩,其中改造提升面积4.65万亩。

    “我们管理区完成格田改造1500余亩、田间路维修3.6公里、灌渠更新改造1756米,原本340块巴掌田扩成规整的108块大格田,增加耕地40多亩,机械插秧、水渠排灌、施肥作业效率更高了,也更节省成本。”兴凯湖农场大桥管理区副主任尹志增介绍,仅插秧费每亩就节省上百元,施肥、灌水也更均匀了,水稻整体长势更好。

    八五六农场万亩蟹岛种养示范区

    管理升级守住农业发展“基本盘”

    三分建,七分管。牡丹江分公司以落实黑土保护“田长制”为契机,将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压在“田长”肩头,建立覆盖所辖15个农场、112个管理区,以及上千个网格的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体系,线上线下齐发力,保护好、利用好高标准农田。

    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八五五农场受地形影响,肥沃的黑土地一度被地表径流严重侵蚀,形成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给农业生产带来重重困难,且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效益。近年来,农场累计治理侵蚀沟300余条,辅助以增施粪肥、秸秆还田,提升土壤肥力。农场还通过数字农业指挥中心和巡田无人机设备,精准管控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田间给排水、侵蚀沟变化等情况,促进全场34.4万亩高标准农田长效利用。

    八五五农场实施侵蚀沟治理项目

    “原先我家这块地中间有条约670米长、10米宽的侵蚀沟,随着雨水冲刷越来越大,春种秋收都严重受影响,种地时还有安全隐患。治理之后,两块地重新连成一体,种地又方便又省钱。”八五五农场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尚龙江高兴地说,困扰他多年的侵蚀沟,经过科学治理已经得到彻底根治,他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

    与此同时,分公司持续加快建设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已建成智慧农业物联网中心4个,物联网设备应用覆盖面积达223万余亩,其中,八五五、八五六农场分别实现旱田、水田全域数字化管理。分公司拥有无人机1100余架,配备卫星辅助导航设备1.4万余套,可实现全天候数字化、动态化、实时化巡田作业、农情监测和信息采集,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管护成效。

    八五一一农场技术人员筛选土壤样品

    用养结合积蓄高产高效“新势能”

    何为高标准农田?关键在“田”,土壤质量是核心要素。牡丹江分公司坚持用养结合,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肥和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格田化改造等措施,打出黑土地保护“组合拳”,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

    多年来,分公司坚持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支撑,科学开展土壤采样和化验工作,每200亩为单元,从中选择15~20亩有代表性的地块,以“S”形采集15个点位土样合成一个混合样,每年采集化验混合样近8000个,覆盖耕地面积690余万亩,以化验分析结果为依据,为耕地提供更加科学的“营养餐”。

    为提升黑土地保护成效,分公司大力推进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在全面积秸秆还田的同时,积极推广粪污发酵、固体有机肥抛撒、液体有机肥注射施用等技术,每年粪肥还田总量达100余万吨,还田面积超过20万亩,累计粪肥还田200余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功在当下,利在长远。牡丹江分公司将立足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改造与管护方案,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造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粮食生产基地,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文/朱磊 记者 姜斌 刘畅 摄/王金彬 崔伦震 郑国玲 王璐璐 王宁 记者 刘畅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