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种得真板正,长势齐齐刷刷的,还没什么病虫害。”
“可不么,我一直盯着,这活也没看出来多干啥,差距就这么明显!”
“不服不行啊!我这块地垦区来种,去年亩产就比我自己种高出了50斤。”
农业技术人员分析玉米长势,提出植保建议
这几日,随着农作物生长进入关键期,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与周边乡镇村域联合开展的种植示范田内人头攒动,不少地方农户慕名而来,纷纷查看了解垦区科学系统种植模式与先进农业生产机械标准使用下的农业种植成效。而这正是近年来分公司通过联合种植、科学施策、成果展示与经验推广等工作共同推进,以实打实的种植产量与质量双提升,取得地方种植户的信任与支持。
垦地间密切交流
地方农户聂礼鹏是种地的“老把式”,早些年因其种植经验丰富且经营的地块产量稳定,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田间医生”,一到播种、夏管这些重点农业环节,他就忙得不可开交。“这早几年啊,大家都是凭经验‘看天吃饭’,谁摸得准气象,谁用得准农药化肥,谁就能把地种好……”谈及传统种植模式时期的“辉煌战绩”,聂礼鹏的自信和骄傲全都写在了脸上。“但是现在真是‘时代变了’,只靠着经验种植管理,产量早就到‘瓶颈’了……”他的话锋一转,又不由有些感叹。
而之所以让地方种地的“老把式”产生这样的感慨,实际上是他的地块被选为垦地合作示范田后,仅用一年,大豆种植亩产就提升了近100斤所带来的震撼。“这产量差距,实际上就是地方传统种植模式与垦区现代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差距……”望着今年长势又一片大好的豆田,聂礼鹏打开了话匣子,把他观察到的分公司农业种植的提产秘诀一股脑分享出来:
技术人员实地察看垦地合作地块生长情况
“就说这种子、农资,垦区都是集中采购,一体配给,质量有保障,不用担心供货不及时耽误农时……”
“再说农业种植技术,垦区都是配套的,秋起大垄、分层施肥、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巡田、施肥、灭草,有很多新型技术我们都是第一次见,第一次用……”
“最后说这个技术指导支持,都是由专业的‘金翅膀’助农队上一线来为我们提供植保建议,信息化农情采集加标准化技术指导,这产量想不稳、想不高都难。”
查看大豆生长情况
聂礼鹏敏锐地观察到了垦区在现代农业种植发展中的“新”变革,“科技化、智慧化、标准化、质量化”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为打破地方传统农业种植“瓶颈”、实现单产“突破”的关键所在。
而作为分公司垦地共建的管理人员,王凯光直接列了这样一组数字:
“这两年,我们累计向地方销售肥料668吨,提供的服务精准覆盖了绥滨县的两镇12村113户。”
“通过优质前端投入品与标准化技术投入,我们累计为农户节约成本6万元。”
“通过技术服务与指导,使用我们种植模式的地方地块,平均亩产增长60斤上下,每亩综合节本增收57元……”
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二九〇分公司这些年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将垦地共建工作做实、做细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地方种植户在垦区现代种植模式下见“新”、见“智”的真实成效。而现在,分公司还不遗余力地将“新的种植模式”“新的种植技术”与“新的农业生产设备设施”推广普及到地方。
通过垦地共建农业知识竞赛,拉近双方距离,传递新型农业技术
在分公司培训中心内,一场垦区与地方农户同台竞技的农业知识竞赛正如火如荼开展中,而类似这样的农业竞赛与培训,在区域内已经稀松平常。“这两年,我经常来分公司参加培训。”地方农户王国忠说。
垦区组织农户到示范田参观学习
作为分公司“金翅膀”系列培训的常客,即便没纳入合作地块范围内,在学到并应用垦区先进技术后,王国忠自行试验的部分地块大豆单产也有了明显提升。“听说垦区和地方要比试比试,那我们可就来精神了!”作为地方代表,王国忠带着儿子来参加竞赛,正反面5页的复习资料上,满满的都是当前以及接下来的农业技术重点。“都背下来了,不能拖后腿。”他一边笑着说,一边在心中开始盘算怎么把这些技术要点通过应用转变为秋天的粮食产量。
当夕阳把垦地共建示范田的豆荚染成金红色,王国忠和他的儿子正捧着胜利的奖品往家走,路过自家豆田时,他停下脚步,眼前,按垦区技术模式开展“秋起大垄”“双行播种”的豆子,茎秆比不远处其他地块的要粗壮不少,叶片油绿发亮,生机勃勃。
分析大豆苗情
“明年啊,咱这整块地都按新法子来。”他对着田里的大豆念叨,像在跟老伙计商量,又像在给自己鼓劲。不远处,分公司的无人机正贴着示范田的豆苗飞过,螺旋桨带起的风,把豆叶翻出一片青绿色的“浪花”。
随着垦地双方合作的深入,优质农作物“翻出的浪头”正越过示范田的田埂,往周边乡镇的地块里涌。就像双方合作之初,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常说的:垦地合作不是谁取代谁,是老经验的根,接上现代化的藤。如今,越来越多地方的田埂上,开始出现分层施肥的标记桩,地头的树荫下,聚拢着讨论无人机植保参数的“老把式”和“新农人”。
等秋天的收割机开过,那些被“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吹过的田垄,定会交出更实在的收成,那是垦地深化合作所生长出的果实,也是“传统”与“现代”交融,在这片土地扎下的农业振兴之根。
徐磊 王凯光 记者 姜斌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