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伏雨催熟早 木耳采摘忙

    采摘木耳。

    晾晒木耳。

    搬运菌棒。本报记者 李健摄

    □董传明 本报记者 马一梅 李健

    一场夏雨过后,龙江森工兴隆局公司东方林场木耳种植基地迎来了黑木耳采收、晾晒的黄金时期。林场干部职工及家属抢抓晴好天气,迅速投入到采摘、搬运、晾晒工作中,基地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为积极落实龙江森工集团“产业富企”方针,扎实推进“一场一品”发展战略,兴隆局公司今春在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的东方林场投入了10万袋“地摆”木耳菌袋,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

    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使用纯净无污染的山涧河水进行喷淋浇灌,种植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不使用农药和添加剂,产出的黑木耳色深肉厚、质脆味美、营养丰富、品质上乘。”

    夏雨滋养了山林,也加速了黑木耳的生长成熟。然而,雨水充沛导致木耳成熟期集中,采收时间紧迫,若不及时采摘,品质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雨一停歇,东方林场的干部职工及家属便齐齐奔赴基地,打响了一场争分夺秒的“保产抢收战”。

    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和老职工穿梭于菌棒间,凭借娴熟的技巧,精准判断木耳成熟度,快速摘下一朵朵肥厚的黑木耳;年轻职工负责搬运、分拣和清理;后勤人员则马不停蹄地将鲜木耳运往晾晒场。尽管地面泥泞,衣衫被雨水和汗水浸湿,却无人喊累,每个人都全情投入,现场一片繁忙。

    “采摘黑木耳有不少门道,长到3~5厘米就得赶紧采,超过5厘米品质就下降了,而且要采大留小,保证通风,这样小木耳还能继续生长。”东方林场党支部书记分享着采摘诀窍。

    据林场相关负责人员介绍,根据目前的天气和生长情况,预计还可以采收一个月左右的木耳。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