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关注
  • 国际国内
  • 龙江新闻
  • 民生关注
  • 经济农业
  • 文化旅游
  • 教育体育
  • 科技健康
  • 冰城声音
  • 法治在线
  • 数字报刊
  • 한국어
  • Pусский
  • 黑龙江新闻网 >> 经济农业
    一个老矿区的绿色治水之路

    □赵晓光 本报记者 崔立东

    当一瓶源自千米井下的矿泉水摆在面前,从谈“水”色变,到点“水”成金,这个近乎魔幻的转变背后,是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有效治理矿井水的缩影,更是一份煤矿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优异答卷。

    2025年3月22日,这份沉甸甸的答卷赢得了最高褒奖——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矿井水综合利用案例,成功入选“2024中国十大节水经典案例”,成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节水典型样板。

    探寻“良方”

    时间拉回到2018年。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鸭山矿业公司)双阳矿的决策层正面临着一个巨大难题。

    在一次生产调度会上,时任双阳矿矿长刘金奇指着地质图面色凝重:“采区上方顶着一个巨大的水盆,随时可能开‘天窗’。”当时的西部采区赋水量大、砂岩裂隙多,一旦开采,巨量的地下水随时可能奔涌而下,后果不堪设想。

    刘金奇语气坚定地说:“虽然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成功的治理先例,但是要干,就要倾尽全力去干,就要抱着必胜的决心,坚决打赢打胜。”

    一声令下,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宣告成立,并踏上了“破题”之路。

    从北国的科研院所到江南的水利专家,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只为寻得一剂治理水患的良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拜访、论证与推演,2019年,希望的曙光终于出现。双阳矿治水工程在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的并肩作战中拉开了序幕,一种全新的工艺“注浆阻水法”被确定为核心战术。

    “我们的目的不是把水全部抽干,而是给含水层穿上一件‘防护服’。”

    施工现场,双阳煤矿副总工程师孙发东打着比方,“我们通过高压,把特殊的浆液注入到砂岩裂隙中,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水墙’,锁住含水层。”

    从2019年至今,这场与水的搏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个昔日濒临关闭的矿井不仅起死回生,更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为双鸭山矿业公司稳产增效与矿区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煤水“共生”

    双阳矿的成功,如同一声惊雷,震醒了所有双矿人。他们深刻认识到:煤矿生产必须与时俱进,科技创新不仅是降本增效的利器,更是破解煤水“共生”这一地质困局的“金钥匙”。

    一场从“治水”到“保水”的理念革命,在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各个生产矿区迅速推开。

    理念一变,行动立至。2023年起,公司根据各生产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调控煤炭产量,对“煤”“水”双资源开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统筹谋划。

    一支技术攻关团队再次组建,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的“治水”,而是深入各矿区全面勘测矿井水储量、分布及地质条件,给每一滴地下水都建立“户口档案”。在此基础上,《矿井水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各矿水资源论证报告》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炉。

    “在编制报告时,我们将‘水’与‘煤’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彻底认清了它们的‘双资源’属性。”双鸭山矿业公司科技环保部总工程师战涛说,“我们的目标是从过去单纯的‘保煤’,转变为‘保用一体化’,在开采煤炭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好地下水生态资源。”

    立足绿色,师法自然。一个煤水“共生”的全新范式,正在重塑着这片老矿区的经济与生态。

    点“水”成金

    理念的革新,最终要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双鸭山矿业公司正以一系列精彩的案例,书写着点“水”成金的传奇。

    在双阳矿、新安矿等矿区的水净化厂里,曾经浑浊不堪的矿井水经数道工序变得清澈透明,并被源源不断输送到井下作业面,用于生产、降尘和消防。这种“排水—净水—再利用”的循环模式,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更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新安矿和东荣矿,处理达标后的矿井水更是涌出了厂区,流向了周边的农田。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东保卫矿。在这里,经过深度净化的井下疏干水被灌装入瓶,变成了市场上独特的饮品,并被赋予一个好听的名字——“龙双”矿泉水。这种采用“预处理+双级反渗透系统+后处理”生产工艺,执行Q/SLS0001S-2022标准的矿泉水,年产超千万瓶(桶),产值近千万元。

    “我们以井下疏干水为原料生产的瓶装水和桶装水,一经推向市场就成了‘抢手货’。”煤矿辅业总公司孟祥哲拿起一瓶水一饮而尽:“谁能想到咱们煤矿也能产出这么甘甜的矿泉水。”

    这瓶小小的矿泉水,解码了这家煤矿企业成功转型的深层密码——它藏在对每一份伴生资源的重新定义与价值发现之中。

    从工业回用到反哺农业,再到走进百姓生活。目前,双鸭山矿业公司旗下水厂日供水能力已达到9.3万立方米,可满足2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水量。

    一件件综合利用矿井水的生动案例,正是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从“靠煤吃煤”向“煤水双资源开发”战略转型的最好注脚。

    这不仅是一份煤矿企业绿色转型的优异答卷,更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双鸭山样板”。

    扫码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2号,未经允许不得镜像、复制、下载
  •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 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黑网公安备 23010202010023号